【文字/图片 徐立华】11月19日,吉林大学学科交叉创新中心(考古与文明探源)微痕与实验考古国际联合实验室启用仪式在中心校区正新楼举行。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所长帕列科夫,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研究员给利亚、特卡奇,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布鲁斯·布拉德利,法国波尔多大学研究员于格·普利松,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段天璟出席仪式。活动由考古学院党委书记王巍主持。


会上,与会嘉宾共同观看了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英文宣传片,段天璟、帕列科夫共同为微痕与实验考古国际联合实验室揭牌。

王巍在主持活动时介绍,吉林大学考古学科自创立起,秉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的战略目标,在田野考古发掘、文明探源等领域斩获海内外公认的重大科研成果,为中外考古学界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本次启用的吉林大学学科交叉创新中心(考古与文明探源)微痕与实验考古国际联合实验室,是学院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前列吉大考古”战略目标,立足前沿、推动跨学科融合、深化国际合作的战略举措。实验室将聚焦微痕分析、实验考古等核心方向,搭建高水平中外科研合作平台,助力考古学研究向更精准、更深入的维度迈进。

段天璟在致辞中表示,吉林大学学科交叉创新中心(考古与文明探源)微痕与实验考古国际联合实验室的正式揭牌,标志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俄罗斯物质文化史研究所的合作迈入了新阶段。双方将以联合实验室为纽带,汇聚更多海内外专家和青年才俊,共同参与到这一开放、协作、创新的平台中来。微痕与实验考古作为考古学领域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学术潜力与发展空间。期待未来能在这一方向上取得更多突破性发现,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产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希望双方携手并进,共同将实验室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微痕与实验考古研究高地。吉林大学学科交叉创新中心(考古与文明探源)作为教育部首批建设的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之一,已初步建成了包括微痕与实验考古国际联合实验室在内的共享实验室群组,为推动考古学科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帕列科夫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世界处于变革发展期,为双方深化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在中国考古学界地位重要、国际影响力广泛,双方可依托各自经验与人才优势,开展更多富有成效的合作。微痕分析与实验考古作为重要学术手段,能推动理论转化为实践,助力考古研究迈向新高度,催生世界级科研成果。他表示,联合实验室的成立是合作的重要成果,更是崭新起点。希望以实验室启用为契机,拓展更多合作领域、整合优质资源,推动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并期待各国学者携手,共同产出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




启用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吉林大学学科交叉创新中心(考古与文明探源)材料考古实验室、智能考古实验室、文物分析研究室、微痕与实验考古实验室、显微镜室、处理间、多功能教室等场所,进一步了解实验室建设和运转情况。与会嘉宾听取了双方相关负责人关于微痕与实验考古国际联合实验室介绍、微痕与实验考古在俄中两国的开展情况及双方科研合作情况。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