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国帅 图片/汽车工程学院】7月11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动力学分会、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的“未来车辆技术论坛”在长春举行。本次论坛聚焦“未来车辆技术”,汇聚了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和产业精英200余人,围绕汽车动力学、底盘集成、智能驾驶、汽车仿生等前沿领域展开深入研讨。吉林大学郭孔辉教授、吉林大学副校长于湘晖教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陆丽俐莅临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管欣教授主持。


于湘晖代表学校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表示欢迎和感谢。她表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核心发生深刻变革。吉林大学始终将赓续汽车学科发展优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汽车产业进步作为自身的使命担当,持续深化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大力支持车辆工程及相关优势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恰逢吉林大学将举行工学学科暨原吉林工业大学创建70周年纪念活动,希望与会嘉宾深入交流动力学领域及未来车辆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共同探讨创新路径与合作模式,为引领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陆丽俐表示,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汽车产业要不断深化包括与能源、材料、交通、信息、通信、电子等多个学科在内的跨学科融合创新,不断深化跨链条协同创新,同时要全面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创新。今年,正值吉林大学工学学科暨原吉林工业大学创建70周年,陆丽俐希望吉大汽车学科继续发挥使命担当,在人才培养维度,构建“产学研用”贯通的育人体系;在科研创新层面,突破智能底盘等前沿领域;更要以全球视野,助力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技术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本次论坛恰逢我国汽车动力学领域奠基人郭孔辉教授九十寿辰。郭孔辉毕生致力于汽车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开创了我国汽车动力学理论与产品开发技术的研究。其在汽车操纵动力学、轮胎力学模型、驾驶员控制模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年逾九旬的郭孔辉教授心系行业发展,他指出,全球汽车产业正处在技术迭代的关键时期,需要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在回忆过往科研工作的点滴细节中,他激励后辈要在产业变革中秉持科研人求真务实的作风继续勇攀高峰。



论坛期间,清华大学李骏教授、北方车辆研究所毛明教授、清华大学李克强教授,清华大学曲小波教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德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世春教授、同济大学孙剑教授、南京理工大学皮大伟教授、吉林大学高镇海教授分别作题为“重型商用车辆碳达峰技术创新”“越野科学与技术研究新进展”“AI驱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城市低空出行:载具、数据与孪生平台”“全国固态电池研发实践及发展思考”“智能联网新能源汽车具身安全关键技术研究”“QnSite自动驾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展与展望”“商用车先进制动控制技术”“分布式电驱底盘悬架构型工程仿生设计方法研究”的专题报告。吉林大学高镇海教授、朱冰教授,江苏大学副校长蔡英凤,东南大学殷国栋教授分别主持论坛。
本次论坛吸引了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知名车企等300余位相关专家、学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