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援藏路上的吉大人丨崔巍巍:巍巍高原见吉大“巍巍”

发布日期:2025-07-12      编校: 饶明月     审核: 冯子宸     点击:

题记:

你心中的西藏是什么样子?

是圣洁的雪山,绵长的公路,洁白的云朵,纯净的湖泊;

是奔跑的羊群,质朴的藏胞,香浓的奶茶,黝黑的牦牛;

还是雄伟的布达拉宫,壮美的珠穆朗玛,神秘的冈仁波齐,恬静的羊卓雍措……

然而,这一切,在援藏干部心中,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

援藏,是一次选择,一程缘分;是一份历练,一种责任。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奋斗在雪域高原的广大同志们,特别是坚守在一线、服务在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这份问候,承载着千万个家庭对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美好祝愿,更感动着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崔巍巍等援藏干部的心。

在国家援藏政策的指引下,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的感染下,崔巍巍等援藏干部舍小家、顾大家,以只争朝夕的工作状态和饱满昂扬的工作激情,践行援藏使命,建功雪域高原……

 

 【文字/霍睿 图片/方卫东 视频/方卫东 周骁勇】在平均海拔3650米的“日光之城”拉萨,“炽烈的阳光刺得让人睁不开眼”,“稀薄的空气让人每走一步都像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这是中组部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崔巍巍第一次踏上雪域高原的土地时,最为直观的感受。

2024年3月,41岁的崔巍巍受指派担任西藏藏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望着远处巍峨的雪山,他的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要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这里,让藏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奋战:评估攻坚的“拼命崔郎”

“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是萦绕在每位援藏干部人才心头的“灵魂三问”。这片深沉而热烈的雪域高原,仿佛充满了神奇的“魔力”,吸引着每一位像崔巍巍一样的援藏干部,埋头苦干、建功立业。

初到藏医药大学时,正值学校备战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作为教务处副处长的崔巍巍,未及适应高原环境,就满腔热血地投入了工作。

头疼、胸闷、呼吸困难……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彻夜难眠,但他始终未曾退缩。他说,“三年前在长春抗疫,三年后在拉萨育人,不同的是战场,同样的是责任。”

使命如炬,重托在肩。接手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初期,学校的评建体系还停留在基础阶段。为了构建全校联动机制,崔巍巍白天穿梭在各个系部调研,晚上便伏案修订文件,常常工作到凌晨。有一次深夜加班时,他突感胸闷、气短,同事们要送他去医院。他缓了缓,摆手示意,“休息一下就好了,明天还要请吉林大学的专家线上指导呢。”

由于长时间加班,再加上缺氧,2024年7月,崔巍巍突发高原反应导致的眼底出血。到自治区医院检查后,医生建议他立刻休息,以免影响视力。但评估工作紧迫,他坚持不愿离开工作岗位。最后,在主管领导和同事们的劝说下,他才返回内地休养。调养好之后,他又即刻返回了工作岗位。

冬季的拉萨,气温降至零下。晚上十一点,西藏藏医药大学评建办公室里依旧灯火通明,崔巍巍还带领着同事们核对评估工作所需要的材料。高原反应带来的耳鸣、头痛和心悸,使他不得不时刻插着氧气管、拖着氧气瓶开展工作。大家都由衷钦佩地称他“拼命崔郎”。

在“拼命崔郎”的推动下,西藏藏医药大学先后发布评建通知60余次,修订文件、制度等60余份。他还亲自设计了新版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案模板,指导学校相关部门修订完成全部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大纲,带领同事们逐字逐句地修改教案和课件,进一步保障了评估工作的顺利完成。

崔巍巍走遍全校教学楼,到教师办公室与相关课程负责人逐一沟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每次交流结束,他都是气喘吁吁。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2门藏医药经典课程数字化资源的网络上线及应用顺利完成。

今年6月9日,学校正式迎接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当专家们看到系统规范的评估材料和焕然一新的课堂面貌时,纷纷对学校的评估准备工作赞不绝口。评估工作得到一致好评,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坚守:担责于身的育人情怀

每星期一、三、四的早上,西藏藏医药大学2024级藏医藏药专业的研究生们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等候崔巍巍讲授《科研思路和方法》课程。由于学校缺乏相关授课教师,崔巍巍便主动承担起了三个研究生教学班的授课任务。在没有教材和课件的情况下,他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加班制作课件、整理教案。

为了克服高原反应,他总是提前半小时来到办公室吸氧,然后在讲台上一站就是一个半小时。有一次上课时,他缺氧严重、呼吸困难,学生们劝他停课,他却坚持坐着授课,一边吸氧,一边对学生们说,“耽误一周,你们的论文进度就跟不上了。”

这一坚持就是两个多月。崔巍巍圆满完成了144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在年度研究生教学工作量中排全校第二位。

他还指导2024级藏医学硕士研究生开展“科研创新能力提高项目”研究。项目起步阶段,缺乏实验场地,他就到处协调,最终为学生们争取到了符合要求的实验室;项目推进时,学生们在科学招募研究对象、修改实验方案等环节遇到困惑,他就手把手耐心指导,直到大家顺利完成项目研究。

崔巍巍常对身边的同事和同学们说,“藏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千年智慧的结晶,是世界的文化瑰宝,我们既要传承精华,更要学会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让它焕发新生。”而他始终以行动践行这一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

他与次旺仁增、边巴坚参两位同事先后开展“藏药三果酥油滋补丸的化学成分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等3项科研合作,把药代动力学、转录组分析、理论计算和机器学习等现代技术引入传统藏药研究,并撰写了相关论文。这些跨越传统藏医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的科学实践,让古老的藏药理论在现代科研中焕发新生,让藏医药研究有了接轨世界的“桥梁”。

使命:架起吉藏教育的“金桥”

“您看博物馆的建设与文物陈列如何能融入最新的展示理念?”2024年10月,崔巍巍带着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的专家们参观藏医药大学博物馆时,手里拿着厚厚的调研笔记,边问边记。

为了推动吉林大学与西藏藏医药大学的紧密合作,他多次往返吉、藏两地,协调10余位吉林大学相关领域专家来藏指导,充分发挥了“一校联系一院”“一院支持一学科”的援藏长效机制。

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指导藏医药大学顺利开展西藏自治区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考古学院团队协助规划西藏藏医药大学博物馆建设及布展,附属医院专家则在藏医临床教学上提供支持。

崔巍巍还把吉林大学的竞赛经验与藏医药特色深度融合,带着同事们加班修改,积极备战全国高校教学创新大赛。

“老师,这个创新点要结合藏医外治学的特色,试试用曼唐图谱来展示治疗流程”。在教师发展中心,崔巍巍对着电脑屏幕与同事们讨论着。

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多名参赛教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西藏赛区”决赛中斩获佳绩,为西藏藏医药大学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西藏藏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拉巴次仁说:“崔老师像只不停旋转的陀螺,每次看到他在校园里打电话协调工作,都觉得他把吉大的资源源源不断地引到了西藏。”

如今,17个月的援藏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崔巍巍收到了一份饱含深情的礼物——学生们为他亲手献赠的哈达。他的同事边巴坚参更是握着他的手,深情地表达着感谢之情,“您带来的不只是知识,更是让藏医药绽放的阳光。”

巍巍高原,孕育着坚韧与豪迈;巍巍吉大,传承着文脉和荣光。崔巍巍追寻着“人比山高、脚比路长”的向往,以知识为笔、以汗水为墨,为藏医药文化的薪火相传、为两校合作的根深叶茂,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热忱。他留给这片雪域高原的,不仅仅是一串串坚实而深远的足印,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关于奉献和希望的答卷。他更让周围的师生们记住了这个亲切而响亮的名字:巍巍吉大,吉大“巍巍”。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