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吉大   >   正文

深化边疆考古研究和文物价值阐释

发布日期:2025-04-15      点击:

人民政协报

4月9日,中国考古博物馆设立的第一家分馆——中国考古博物馆壳丘头分馆开馆,此为壳丘头分馆展品陈列一隅。

202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边疆治理,需要强化理论支撑。要加强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深化边疆治理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出更多具有影响力、说服力的研究成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不仅关乎理论的创新,更关系到国家边疆治理能力的提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做好系列关键性边疆问题研究,捍卫国家安全底线,是边疆研究学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以我所在的吉林大学为例,吉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坚持以深化边疆考古研究和文物价值阐释为抓手,坚持从学理深化和实物证实两条路径出发,以物论史、透物见人,为国治学、以学戍边,为构建中国边疆学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自上世纪70年代始,吉林大学就率先开展高句丽、渤海考古的教学科研工作,历经三代学者的努力,无论是整理阐释的文献史料,还是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都有力驳斥了错误论调,为我国边疆安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要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早在1986年,吉林大学教授张博泉就在国内发表了著名论文《“中华一体”论》,率先在理论层面论证了中华民族是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的民族共同体。张博泉首次提出的“中华一体”理论命题,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先声。同时,吉林大学发挥在考古发掘、文物阐释领域的突出优势,在2017年发掘的吉林安图宝马城金代长白山神庙遗址成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长白山神庙是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发掘的国家山祭遗存,其建筑形式和布局与五岳圣山祠庙的核心建筑组群极为相似,确证金王朝已经将长白山纳入国家岳镇海渎祭祀体系,是反映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的绝佳实证,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要加强边疆史和边疆治理相关的多学科研究,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中国边疆学内涵广阔、意蕴丰富,既应当包含历史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诸多传统学科,也应当积极拥抱科技革命带来范式变迁,将先进科技作为激发边疆学创新性发展的动力源泉。比如吉林大学生物考古研究团队,其数十年来扎根中国边疆地区古代族群基因组研究领域,经过近30年研究积累,已经完成我国边疆地区600余个不同时期考古学遗址、近3500例基因组测序工作,初步建立起高质量、体系化的中国边疆地区古代族群基因组数据库,搭建起中国边疆地区古代族群遗传结构与迁徙融合的基础框架,将“冰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追溯到距今5500年。参与研究的壳丘头遗址群,深化了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史前人群利用海洋资源、史前农业文化向东南亚岛屿地区扩散历程的认识,用科技手段实证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吉林大学整合古文字学、考古学、人工智能三个研究领域,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古文字+人工智能”交叉研究团队,利用计算机视觉、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开展古文字、古文物的识别与研究工作,研发“古文字智慧平台”、古文字智能识别程序“字鉴”和青铜器智能断代程序“吉金识辨”等,极大提升了边疆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效率。

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是党和国家交给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时代命题、历史重任。身在边疆、心系国家,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继续用学术卫国戍疆,用研究铸魂育人,为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