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图片/冯世博】忠昭日月铭历史,气壮河山薪火传。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忠昭日月 气壮河山——何继善先生书法展(长春展)”于11月6日9:00在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新馆开幕。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吉林大学地学部学部长林君教授,吉林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吉林大学校友会副会长韩晓峰,湖南省何继善基金会理事长瓮晶波出席开幕仪式。仪式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段天璟主持。


仪式伊始,现场播放了何继善先生的致辞视频。先生虽未能亲临现场,但通过视频表达了对此次展览的殷切期望,寄望深远,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与艺术家深厚的爱国情操与文化担当。

韩喜平在致辞中表示,何继善先生不仅是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更是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相结合的典范。其书法作品笔力遒劲、气韵生动,既是对传统书法艺术的深刻诠释,更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崇高礼赞,每一幅都凝聚着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先烈的无限敬仰和对祖国的深沉热爱。此次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长春这个曾经历过烽火硝烟洗礼的英雄土地,以书法为纽带回溯,更能够贴近历史,传承民族精神,对于引导更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砥砺报国之志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瓮晶波在致辞中阐述了何继善先生以书法铭刻历史、用笔墨传承精神的创作初衷。本次展出的63幅作品,实为一部流淌着爱国热血的“笔墨史记”,每一幅都是用书法写就的爱国主义教材,每一笔、每一划都凝聚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追思和对民族复兴的坚定信念。


在捐赠仪式上,瓮晶波代何继善先生向吉林大学地学部捐赠书法作品《长春地质学院赋》,雲麓书画院院长彭远凉代何继善先生向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捐赠陶瓷书法作品。此次捐赠不仅是对母校的有形馈赠,更承载着学子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与精神反哺,为学校的文化建设与学科传承注入了新的无形力量。

在与会者的共同见证下,韩喜平、林君、韩晓峰、瓮晶波共同为展览揭幕,宣告本展正式面向公众开放。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嘉宾与师生移步展厅观展。一幅幅气韵生动的书法作品,既有抗战史诗,也有家国格言,笔走龙蛇间尽显忠贞之气,墨韵流转中饱含赤子之情。观众驻足凝神,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浩然正气与爱国深情,无不为这深厚的艺术学养与炽热的家国情怀所感染。
本次展览由吉林大学、湖南省何继善基金会联合主办,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承办,吉林大学地学学部协办,通过书法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溯源历史,启迪当代。它不仅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展示,更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思政大课,必将进一步凝聚校园文化向心力,激发广大师生的历史责任感与时代担当。
本次展览将展至十二月中旬,诚邀广大市民和师生莅临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