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第九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开幕式在长春举行

发布日期:2025-08-01      编校: 潘懿     审核: 刘斯伟     点击:

【文字/饶明月 图片/方卫东】8月1日,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中国考古学会考古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开幕式在长春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出席并做客吉林大学鼎新讲座,为本届论坛作主旨报告。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为王巍研究员颁发“鼎新讲座纪念牌”。开幕式由考古学院党委书记王巍主持。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院长、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馆长段天璟在致辞中向与会专家、兄弟院校师生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考古高等教育的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表示,考古学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承担着探寻文明根脉、阐释文明特质、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任务。青年学生是考古学的未来,希望同学们胸怀天下,贯通古今,学贯中西,面向未来,观照现实,在衔接古今的考古事业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首届全国高校学生考古论坛学员代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海研究员,深情回顾了21年前作为首届论坛参与者的经历。他表示,该论坛已发展为中国考古学界薪火相传的重要品牌,期待在吉大考古学院的引领下,持续传承这一品牌,让更多青年学子受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本科生杨林轩和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博士研究生李萌两位同学作为本届论坛学生代表,在发言中分别从青年考古学者的成长路径与学科使命感出发,呼吁同学们坚守求真精神、深耕田野实践,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考古学添砖加瓦。

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副院长郑君雷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翟霖林作为兄弟院校代表,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论坛的深远影响与时代价值,同时寄语青年学子珍惜机会、精进学术,期待论坛持续举办并越办越好,助力中国考古学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代表评审专家发言。他表示,评审专家将秉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负责做好本次评审工作,力争拿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评审结果。

开幕式后,王巍研究员以“何以文明?何以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要成果”为题作论坛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关键脉络。他指出,作为国家“十五”至“十四五”科技支撑项目,探源工程具有参与学科多、研究人数多、历史时间长、重要发现多的特点。王巍研究员介绍了探源工程研究的时空范围,强调其重点围绕4处都邑性遗址与40余处区域聚落群开展田野考古调查、重点区域的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他还阐述了探源工程研究的核心问题及相关文明概念,指出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文明起源是史前时期文化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开始。报告中,王巍研究员列举了丰富的考古证据,立体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并基于中国文明实际材料,归纳出以国家出现为最重要标志的判断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最后,他鼓励师生同心协力,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据悉,本届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57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220余位师生参与。论坛共收到207篇投稿论文,经评审遴选,共有146篇论文入围并参会展示。围绕“文化演进与文明互鉴”“边疆考古与华夏文明”“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三大主题,论坛首次开设本、硕、博三个赛道,分六个分论坛,并开设全国高校考古教师沙龙,旨在为全国高校考古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高校教师们提供一个开拓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的平台。

吉林大学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论坛开幕式。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