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兴北报国故事分享会 | 重构病毒防线上的生命契约

发布日期:2025-06-26      编校: 潘懿     审核: 冯子宸     点击:

开栏语

伟大时代孕育非凡故事,殷切嘱托引领顽强攻坚。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八周年之际,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策划并推出栏目“兴北报国故事分享会”,以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传承黄大年精神,激励全体师生树立爱国情怀,汲取榜样力量,凝智聚能,兴北报国。

攀登者不以山海为远,步履铿锵百折不回;探索者不辞星河日月,赤心筑梦从未停歇。

兴北报国是一颗火种,也是一种情怀,火种生生不息,精神代代相传!


在病毒基因组迷宫中探寻生命密钥,

为人类与濒危生灵构筑免疫屏障,

让检测技术突破条件的重重桎梏。

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授王化磊

和他的人兽共患病毒与生物安全创新研究团队

始终以科技为利刃,

在科研的道路上斩破阴霾,

让吉大科研人的光芒,

照亮守护生命的每一寸征途。


在与病毒交锋的日夜中,总有一群人默默坚守在科研一线。他们破译病毒基因组的密码,为人类与动物编织免疫铠甲;他们跨越实验室与疫区的边界,让检测技术在贫瘠土地上扎根生长。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授王化磊及其团队,自披上实验服的那一刻起,“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科技守护生命防线”的信念便深深刻入他们的生命轨迹。

实验室的荧光屏上跳动着一串串基因序列,那是王化磊团队将信念转化为行动的起点。面对国内宠物犬猫用灭活疫苗大多依赖外资品牌,副反应大且存在免疫失败风险的现状,王化磊和团队开展了“全链条”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他们将靶向免疫细胞的分子佐剂基因精准插入狂犬病病毒基因组。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反复调试、数据记录与方案推翻,最终换来了实验小鼠攻毒保护试验中,免疫小鼠的保护率达100%。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突破,更是对无数家庭免于狂犬病威胁的承诺。

然而,王化磊和他的团队并未就此止步。面对狂犬病病毒进入人体后迅速侵袭中枢神经系统、血脑屏障阻挡药物输送这一治疗难题,他们将联合多学科力量,向药物靶向递送和突破血脑屏障的技术高地发起冲锋,力求让狂犬病从“绝症”的名单中彻底除名。

在守护人类健康的征途中,王化磊始终牢记导师夏咸柱院士的教诲:身为科研工作者,对待生命时心中不应有狭隘的种族和国别之分,必须持有无差别对待的大局观。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肆虐,当地医疗体系濒临崩溃。面对缺乏简单、快速检测方法的临床需求,他们另辟蹊径,将等温扩增技术与胶体金试纸条结合,这个看似“简陋”的装置,却能在1小时内完成病毒核酸的可视化检测,大幅降低了对贵重仪器的依赖。为验证检测技术,他们基于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制备了埃博拉病毒假病毒。这种“安全替身”既保留了病毒特征,又消除了感染风险。

在用科技力量为人类健康筑牢防线的同时,王化磊和团队同样将目光投向地球上那些濒危的生命。猫细小病毒不仅能感染家猫,还会跨越物种攻击东北虎、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为保护这些国宝级野生动物的生命安全,团队从虎、猫、水貂等9种动物身上追踪病毒踪迹,研发出全新的病毒样颗粒疫苗。如今,接种过疫苗的东北虎和大熊猫种群,再未出现过猫细小病毒感染。

从狂犬病防控技术的探索,到埃博拉病毒检测方案的创新;从守护公众健康的实践,到濒危动物保护的突破,王化磊和团队始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使命。近年来,团队在RNA病毒反向遗传学与病原致病机制、病原体快速诊断与可视化检测技术、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精制抗体制备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脚踏实地搞科研,矢志不渝护苍生”的信念。

人类与疫病的抗争,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长跑。在这条没有终点的路上,王化磊和他的团队愿继续做坚定的追光者,以仁爱庇佑生灵,用科技照亮未知的征途。

【文字/饶明月 图片/受访者提供】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