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月24日,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授牌仪式在长春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国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戴振东,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侯增广,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连庆,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秦洪德及吉林大学教授、创新中心主任任雷等机器人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共同见证创新中心的成立。

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由吉林省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吉林大学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多家企业单位共同发起设立。创新中心以市场化运作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相结合的机制,围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行业应用等方向,打通全链条创新体系,致力于打造全国仿生机器人应用领域的示范样板。

张国兴在致辞中指出,仿生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将成为引领未来产业革命的关键力量。吉林大学仿生学科历经两代院士引领,在工程仿生领域形成了深厚的科研基础和突出的人才优势,持续为国家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吉林大学将全力支持创新中心建设,发挥学科交叉与科技创新优势,助推吉林省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吉大力量。

任雷在发言中表示,全球机器人产业正经历由“自动化”向“智能化”的深刻变革,仿生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创新中心将以原创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为引领,围绕仿生具身智能机器人本体、多模态机器人大模型、高质量功率密度比人工肌肉、多源超敏感知系统等重点领域,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与商业化落地的完整体系。创新中心将依托吉林省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产业优势,统筹应用场景资源,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化突破,解决场景落地难题,重塑东北制造业竞争力,助力吉林省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中心制定了分阶段发展目标,计划到2030年,完成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多场景应用示范,培育细分领域领先的科技企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吉林省主动融入国家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加快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举措。未来,创新中心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应用为导向,助推吉林省实现从制造大省向智能制造强省的跨越,为我国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发展贡献吉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