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献给吉林大学第十届杏花文化节暨工学学科创建70周年——

杏花智“绽”新工科

发布日期:2025-04-27      编校: 张宏伟     审核: 冯子宸     点击:

【文字/潘懿 文武 张佳玉 图片/文武 徐立华】

当料峭春风掠过东北平原,沉睡的大地开始苏醒,褐黄底色渐渐透出了新绿,一条粉红色的花带在长春市中心涌动着春天的蓬勃……

吉林大学南岭校区的楼群间,杏林仿佛听到了春的集结号。虬结的老枝在寒风中绷出生命的张力,十万朵粉白蓓蕾如缀满枝头的星子,在料峭中酝酿着盛大的绽放。

嘉年华活动日涌入校园的游人衣袂翻飞若蝶,笑语喧哗似雀。“看!那些花好像在发光!”孩童的语言总是纯粹得能叩响春天的心弦,一声惊呼点明了此刻盛景。春风拂动下的杏花在枝头摇曳,经受着人们的注目礼。

这是吉林大学杏花文化节的第十年,人们从城市各处蜂拥而至,一同观赏来之不易的繁花盛绽,体悟着吉大工学学科的七秩芳华与“新工科”脉动。

人潮攒动

红杏枝头未著花

四月的长春,春寒未褪,南岭校区却已悄然披上一袭粉霞。770米的杏花大道上,三百余棵杏树竞相吐蕊,似云似雾,将凛冬的萧瑟揉碎成漫天花雨。游人或驻足凝望,或轻拈落英,沉醉于“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诗意。

杏花似绽未绽时,更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毫无叶片遮蔽的、铁铸般的枝干,它们在春风中舒展筋骨。

这些杏树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亲历了1955年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初建时的筚路蓝缕,那时校园主干道仅是沙石铺就,一路颠簸如工科人初创时的步履维艰。它们也聆听过时任党委书记陆锦同志以经纬思路命名道路的远见,见证着中央大道、南通路、东进大道的相继诞生,如同传统工科体系在混沌中构建秩序,培养出工科人独有的严谨认真的品格风范。

小朋友扎堆“研讨”机器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2016年春,时任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院长杨印生教授发现学生们只顾埋头苦读,思维过于呆板,精神稍显贫瘠。他抬头瞧见校园里的几株杏树,就提议在东进路两侧种满杏树,以杏花为媒,举办“繁花初绽·杏好有你”杏花文化节活动,提振学生精神,创建一个不同学科学生们的交流娱乐场所。

“首届杏花文化节的时候,我们表演的汉服甚至是租的,一张从教室搬来的桌子,一把略显破旧的椅子,便是一个场地。”回顾当年,杨印生教授脸上浮起幸福的神色,“虽然略显寒酸,但若是没有当年的开头,也就不会有如今杏花文化节的花团锦簇、熙熙攘攘。”

当年以赤诚初心书写的杏花之约,如今已化作遮天蔽日的文化华盖。十年间,杏树从“东进路”的零星点缀,到“精工路”再到冠盖如云的“杏花大道”,这不仅仅是杏树数量的增加、道路命名的变化,更反映出一代代工科人的匠心传承与创新。栽树者以力开疆拓土,正如工科先驱以智慧奠基。护花者以心浇灌文明,恰似教师以知识育人。赏花者以情续写诗篇,宛若学子以创新传承匠心。而杏树始终沉默地承载着这一切,将感动与记忆化作滋养根基的养分。

杏蕊凝香藏新瓣

如果说杏枝承载着传统工科的厚重积淀,那么杏蕊则孕育着“新工科”的初现。花影婆娑处,科技创新与青春正演奏着一首激烈的交响曲。

辕梦工场,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展如星星之火,照亮了整个春天。“驭风追梦 辕心赛翼”赛车展区前,冠军车的车身正折射出冷冽金属光泽,流线型设计宛如凝固的疾风,引得众人惊呼连连。

小朋友霸气体验肯赛巴哈越野赛车

“大学生的赛车车队原来也能这么牛!”

不少孩子坐上赛车亲身体验,来自长春力行小学的孙沐阳小朋友跨坐上节能赛车与本科2023级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节能车队队员宋泽文合照,童声清亮:“吉大的赛车太帅了!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和哥哥做校友!造飞机!造赛车!”稚嫩手指与青年勾连的,不止是杏花树下的约定,更是“新工科”代表作——吉大学生赛车队血脉的赓续。

“其实我们赛车也像杏花一样,蛰伏一年,最后才在赛场上绽放几天。”宋泽文的眼神真挚热忱,“我们自己研发的各类功勋赛车展示,是让更多的市民了解到我们的战绩和新技术,打破校园圈层,辐射全社会,真正做到科技创新文化的输出。”

“杏花安静而纯洁,而赛车作为竞技体育,速度和激情才是它的灵魂。二者看似天差地别,实则同脉相承。”如今已经是学生车队著名指导老师的王达深有感触。

小朋友亲抚无人驾驶方程式功勋赛车

方程式赛车在时光圆盘上疾驰,十年杏花节,恰是新工科人求实创新的十年征程。“什么是吉速车队最珍贵的遗产?我认为是刻在吉林大学校训里的‘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王达抬头望向远方飘落的花瓣,目光灼灼如炬!“就像南岭校区的杏花要熬过5个月寒冬,车队每年备赛期都会遇上技术瓶颈。而做出好的东西,就必须要新工科人做出革命性的探索。求实创新,是脚踏实地的向前迈步;励志图强,是面临一次次失败的越挫越勇、迎难而上。”

吉速车队以“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故障”的心态,以“决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的笃定,一次又一次地,在专业赛场上一骑绝尘。这支东北铁骑,经历了不断的自我否定,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自我迭代、自我更新,终于从量变到质变,在杏花未绽的寒冬里,用创新之火,熔铸出“春天”的雏形。“在每一个不利的当下,我们都坚韧不拔、敢为人先,努力成为那个最终引导‘春天’降临的先行者,成就国内外大赛五连冠神话!”

杏花文化互动体验区热闹非凡

离开辕梦工场,不远处的体育场传来阵阵欢呼。过去一瞧,原来是杏花文化互动体验区人头攒动。31个杏花文化互动体验各具特色,从“杏畔调香 春韵凝芳”杏花调香活动的优雅端庄,到“飞杏破空 九宫夺魁”飞盘投掷活动的活力四射,从“花影绽春 杏留万物”植物标本拓印活动的接触自然,到“智绘杏韵 识景成画”AI智合成像活动的先进技术。

展区的每个项目前都排满了斑斓长卷,人们手持的杏花文化节手绘地图在春风中翻飞,宛若粉蝶振翅。

“通过一届又一届地图的变化,也能感受到杏花文化节越办越好,越来越精彩缤纷。”杏花手绘地图的首位创作者丁宇校友轻叹。数年前的手绘图纸与今时的杏花大道在眼前重叠,传统工科基因被青春镀上了新的辉光。

从杏蕊中绽放的创新力量,到科技裂茧的震撼突破,新工科人正在诠释着“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精神。而那些在杏花树下诞生的创新故事,正如同飘落的杏瓣,滋养着这片校园与城市。

杏花婆娑摇碧影

画中人终成赏画客,摄影师们架起长枪短炮,镜头里既有汉服少女簪花照水的古典韵致,也有街舞少年在花荫下即兴炫技的现代张力。风过处,杏花簌簌落在游人的发间、肩头,恍若天地在替每个过客簪上一枚春日的勋章。

当杏枝与杏蕊交织成一片绚烂的杏影,工科的传统与创新也在这片红云中相映成趣。十年杏花节,七秩工科魂,吉大工学走过的岁月在杏影中徐徐展开。

小朋友和家长仔细观察仿生月球车

1955年,工科建设肇始于白山黑水间。七十载风雨,从传统机械到智能仿生,从农机革新到仿生探月工程,吉大工科始终与国家同频共振。

杏花文化节十年,恰似时光长河里一朵朵浪花,激荡出吉大工学七十年劈波斩浪的壮阔航程。在饶斌广场的工学学科创建70 周年历程展上,八座里程碑如杏花蓓蕾次第绽放,每座都镌刻着工科精神的实践丰碑。从“志存工业 建设大潮中诞生工科名校”的扬帆起航,到“开拓新局 理工管融合的工大新征程”的创新求变,再到“谱写七秩华章 再创工学辉煌”的宏图壮志。往来的游人驻足凝望,眸光穿越杏花烟雨,与历史深处的工科先驱隔空对话。

几十载光阴里,杏树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从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到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从汽车轻量化技术到中国专利金奖,吉大工科人用杏树般的坚韧,在东北的广袤黑土地上书写着科技创新的史诗。

张刘教授向大学生讲授《“吉大一号”卫星》研发故事

工科学术之美,是理性与浪漫的共舞。不远处的体育馆前人头攒动,工学校友企业科技创新展令人眼花缭乱,48家校友企业覆盖了机械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各行各业,用前沿技术编织着未来图景。来自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自主研发“吉大一号”卫星首席科学家张刘教授站在其落地企业“苏州吉天星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展台前,面对学子的求知若渴,他们化身摆渡人,以耐心为舟,将知识渡向彼岸。

“新工科意味着新质生产力,需要多学科融合。咱们吉天星舟作为商业化航天公司,不仅是要从0到1地做好科技创新,更是要从1到100地做好企业。”张刘教授的话如春风化雨,“吉天星舟不仅是科技的探险者,更是商业航天的拓荒牛。从‘吉大一号’卫星划破苍穹的那一刻起,我们深知,一次次的花开花落仅仅是序章,结出的‘杏果’才方显匠心。”

这场与张刘教授的对话,让工科学子们真切触摸到“新工科”的温度。他们眼中闪烁的,不仅是看到尖端技术的兴奋,更是意识到自己所学的每个公式、每行代码,都将如杏花般在某个春日绽放成改变世界的力量。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七十年工科发展史,从传统工科到新工科的进化历程,在杏花意象中找到了最诗意的表达。这座工科摇篮不畏风雪、勇于求变,其创新的种子正在发芽生长,在顺应时代潮流的新培养模式下,汽车工程学院的学子们既能拆解发动机精密构造,也能编写智能驾驶算法。那些公式推导的深夜,那些实验失败的苦闷,那些突破瓶颈的狂喜,都化作滋养杏树的养分,年复一年,在花开花落中绽放着工科人的智慧与情怀。

杏果垂枝新芽

花期终有尽,落英翩跹时。杏瓣纷扬如雪,悄然渗入泥土,恰似旧岁滋养新生。杏果化作新生种子承载着生命的延续,工科人的精神在岁月轮回中沉淀,再次升华。

在由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与关工委联合主办的“杏花文化节”主题报告会现场,杨印生教授的话语如晨钟暮鼓:“杏树虽能久活,但杏花却不能长久开放,头一天还是繁花初绽,但如果遇上风雨交加的夜晚,也逃脱不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的侵袭,可她把自己生命最璀璨的一刻却送给了人间。”

小朋友争相体验企鹅仿生车

吉林大学的新工科,与杏树的品格早已血脉相通——不恋浮华,向下扎根;不惧凋敝,向上新生。

这条杏花大道,是吉林大学工科人情感的纽带,是传统工科历史的长廊,更是新工科记忆的发端。树经冬方得硕果,“新工科”历劫始成金。新工科人需在时代浪潮中沉潜、突破。下一个十年,这里将走出更多“破壁者”。实验室的灯火通明,是工科人不眠的奋斗宣言。键盘与仪器的交响,是新工科突破壁垒的战歌。当最后一瓣杏花融入春泥,不是终结,而是新生。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智慧,如同杏果里的胚芽,终将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当杏花的柔韧与钢铁的冷硬在时光中淬炼合一,吉大“新工科”的脉络便清晰可辨。它从不停留于盛放,而是将每一次凋零都化作新的宣言。

来年四月,南岭校区的杏枝必将以更蓬勃的姿态,托举起一片属于工学学科新的花海……

链接:“杏花大道”上的“新工科”脉动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