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张希为2024年新入职教师作专题培训

发布日期:2025-04-19      编校: 潘懿     审核: 冯子宸     点击:

【文字/饶明月 图片/王元辰】4月16日下午,吉林大学2024年新入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在鼎新图书馆举行,校长张希以“关于高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为题作专题培训。副校长张然主持培训。

张希指出,教师是我们的第一身份,教学是我们的第一工作。他回顾了唐敖庆、蔡镏生、徐如人等老一辈教育家、科学家的教育情怀和育人理念,鼓励青年教师强化自我驱动意识,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和品判性思维,不断改进教学体系以适应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希望大家明确立德树人的使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

在教学改革方面,张希表示,吉林大学经过七十多年的积累沉淀,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育人传统。学校既要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人工智能时代,学校要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破学科界限,构建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要合理设置课程和课时,为学生们留出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时间。核心课程内容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及时更新讲授内容,选取适合讲授内容的考核方式。同时做到宽严相济、因材施教,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在教学方法方面,张希指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人工智能时代,青年教师应积极学习新技术,熟练掌握“三化”教室功能,深入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学和科研工作未来发展方向可能产生的影响。既要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更要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研所需的人工智能技术传授给学生。张希强调,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才培养任务和目标不同,要立足学生成长需求,创造有益于他们成长进步的学习空间。

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张希指出,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课程思政不等同于思政课。老师们要了解概念、方法和理论产生背后的历史故事,从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自然地融入日常课堂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张希强调,要先立德为师,再立德树人。师德学风是学校的精神命脉,是办学治校的根基。教师应一视同仁,欣赏学生的多样性,包容他们的差异性,注重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潜力。要尊重学生的学术志趣,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帮助学生排除学术或非学术的障碍。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引导学生明确使用边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格恪守科学伦理的底线,不逾越学术规范的红线。

张希表示,教师是以德育德的职业,师生是学校的中心。学校将不断改善教学、科研、生活条件,让老师心无旁骛地工作,享受教书育人带来的愉悦。在交流互动环节,张希与青年教师围绕如何平衡学习时间与质量、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的边界等问题展开探讨。

校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汉壮、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2024年新入职教师及青年教师参加培训。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