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郭倩君】
实验室里,她凝视着显微镜下的感染病毒的细胞样本,每一缕光线的跃动都承载着探索未知的渴望与决心。
从动物医学到分析化学,从机制研究到综合防控,她的科研之路始终交织着跨界的勇气与守护生命的赤诚。
她,是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教授李媛媛,一位以科学为剑、以教育为盾的病毒防线守望者。
本科时,她潜心钻研于东北林业大学的动物医学实验室,与禽流感病毒展开初次交锋;硕士阶段,师从夏咸柱、陈化兰院士,在人兽共患病的防控战场上淬炼出科研初心。然而,她并未止步于单一领域——博士与博士后期间,她转身投向化学的汪洋,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与香港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将可视化荧光探针用于疾病检测,助力疾病诊疗。她的人生轨迹,恰似一场跨越学科疆域的探险。

科学的真正价值,深深地植根于解决真实世界中复杂而紧迫的难题之中。回望过去,非典疫情的骤然爆发、H7N9禽流感跨物种的严峻挑战,以及近年来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这些公共卫生危机如同警钟一般,一次次地敲击着她的心灵,让她深切感受到科学研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她深刻地意识到,病毒的肆虐与威胁从来都不受学科界限的束缚,在她的眼中,科学的探索与创新不仅是对未知领域的勇敢追求,更是对人类福祉与社会进步的坚定承诺。她将青春与才智毫无保留地投入科学研究,以专业知识守护人类健康安全。

课堂上的她,是严谨的学者,更是灵感的激发者。在她眼中,学生不是容器,而是亟待点燃的火种。她将病毒学与化学知识糅合成跨学科案例,引导学生在人兽共患病防控领域开展头脑风暴。科研中,她将化学转化原理深度融入病毒学研究,为抗病毒药物及疫苗设计开辟精准化学生物学路径,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击中人兽共患病毒病的有效法宝。她的第一位博士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时,她说到,老师的使命不应止步于自身科研,而要让学生体会科研的意义。
在病毒防控的硝烟弥漫之地,她以逻辑之网,缜密地剖析着感染机制的复杂脉络,巧妙地编织起团队的紧密合作。她誓要深入病毒与宿主之间那场微妙的博弈迷宫,照亮未知与隐秘。她渴望将研发的累累硕果推向更广阔天地,让每一份科研成果都能从纸上的论述跃然成为生命的守护神。她更致力于培育新一代的“跨界科学家”,让这群满怀激情与智慧的青年,筑起人类健康未来的坚固防线。
科学的长夜中,她始终是那束不灭的光。穿越学科的藩篱,融化病毒的冰霜,在生命至暗处,燃起不息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