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饶明月 图片/王元辰】2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题调研座谈会在吉林大学东荣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召开,会议围绕“推进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展开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兰玉杰,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兰玉杰主持。


兰玉杰对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为此次调研的精心安排表示衷心感谢。他充分肯定了各单位在推动科研进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科技体制改革后关于资助政策等方面的重要调整。兰玉杰指出,各单位需深入领悟国家关于科技强国建设的宏伟战略规划,将推动国际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内科研综合实力作为核心目标,全方位加强科研工作的体系化布局。持续深入开展有组织科研活动,始终秉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精准聚焦、深度提炼关键科学问题,切实提升科研攻关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国际合作领域,要积极拓展与各国的交流合作渠道,勇于探索多样化合作路径,不断提升合作的包容性与多元性,广纳全球智慧,汇聚创新力量。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引进体系。希望各单位能够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凝聚科研合力,发挥更大效能,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张希向兰玉杰一行到吉林大学调研指导表示欢迎,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期以来对吉大建设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张希表示,基金委与吉大之间有着深厚的渊源,吉林大学老校长唐敖庆老师曾担任基金委首任主任,他提出的“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16字方针至今仍然是我们遵循的基金项目评审原则。他指出,与人交流是拓宽视野、保持思维敏捷的好办法,通过开放交流,常常可以看到问题的新视角,听到不同的解决方案。拓展和保持科学研究的国际视野,对推进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有利于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水资源保护、生命健康等领域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惠及全人类。张希表示,吉林大学将持续推进实质性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努力提高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会上,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琰铭,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黎大兵,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所长逯乐慧分别围绕本单位科研和国际合作情况进行汇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局长范英杰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重点工作及组织间资助渠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科研资助部常务副主任殷文璇简要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资助渠道。与会人员围绕人才引进与培育、双多边合作渠道开拓、国别政策、环境建设及国际科研资助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






会议期间,兰玉杰一行参观了吉林大学校史馆、黄大年纪念馆,实地走访了深部探测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综合极端条件高压科学中心、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情况汇报,深入了解学校在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