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社会科学处】4月4日中午,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主办,工会、图书馆联合举办的“龙鹏吉大”午间学术沙龙第3期“新技术时代的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在中心校区鼎新图书馆八楼举行。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出席,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以及校内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论坛上,文学院李龙教授作了题为“人的未来:历史的逻辑还是自然的逻辑?”的报告。他认为,所谓科技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危机,其实都是人类对于自我命运的追问。他结合出现这些自我追问的原因分析指出“科技伦理问题,其实是人的问题”。而科技伦理问题带来的问题是:如何思考人类未来的可能性?如何建立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如何去寻找和发现一种新的、大写的人的历史的动力?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高振海教授作了题为“面向驾驶两难困境的无人驾驶系统的道德伦理观”的发言。他认为,伴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的兴起,智能网联汽车成为了国际汽车工程领域最前沿趋势,也成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核心驱动力。汽车智能驾驶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瞄准“电车难题”“无人驾驶立法”及“无人车保险”等社会伦理与立法问题,必须建立能够被人类社会普适接受的智能汽车机器道德观。生命科学学院高波教授就“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分享他的见解。他认为,药品是与人的生命、健康紧密关联的特殊商品,这导致新药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并引发一系列伦理问题。计算机模拟药物研发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哲学社会学院贾玉娇教授以“人工智能趋势下人的劳动状态与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为题作了报告。她认为,技术发展在带来新的现代文明的同时,给社会和政治伦理带来极大挑战。运用马克思基本理论分析这一问题发生的历史必然性,并将人的发展、工业社会的变迁、劳动力市场的变迁、社会保障的变迁四大维度进行复合分析,探讨工业社会以来的技术变迁推动制度进步,其内蕴含着马克思所预判的人的发展趋势,未来劳动的意义将脱离商品化逻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将随之发生重要结构性调整,基于个体生存与发展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成为主导。经济学院王达教授作了题为“科技伦理悖论与‘新文科’创新”的发言,以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图表分析了目前社会科学研究中面临的伦理悖论。他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来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当与时俱进,映射时代,照亮未来。他在发言中同时对学校的“新文科”创新战略作了分析。高等教育研究所于杨副教授以“新技术时代学校教育的再思考”为题,围绕教育发展的历史时态以及现代维度两方面,分析解读了新技术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学校教育将面临的改变,学校教育得失等问题,提出学会如何学习是新技术时代学校教育的首要目标。公共卫生学院崔巍巍副教授作了题为“医学新技术时代的科技伦理与国民健康”的报告,认为医学新技术时代的科技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并就制定详细的科技创新伦理法规或规范、限定新技术在某些领域的使用等提出建议。
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富蕴哲思的评议。孙正聿教授认为,本次论坛选题立意紧追时代前沿,充分体现了吉大学者的人文关怀。吉大青年教师在发言中展现的风采,让他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从名称和概念的角度阐释了专业与非专业的关系,认为这种跨学科对话对繁荣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论坛的跨学科交流兼具广度与深度。孙正聿教授通过回忆高清海先生对人类理性与人类行为的追问,认为应当坚持彻底唯物主义的态度探讨人类未来的问题。孙正聿教授通过流浪地球、世外桃源、共产主义这三个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阐述了对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的理解。他指出,探讨人类未来问题,应当思考人类的欲望与文明之间的关系,人类的欲望包括发现、发明和发展的欲望,科学是发现欲望,技术是发明的欲望,科技推动着社会发展。思考人类未来问题应当关注制度性的选择安排问题和理念问题。世界就是自然,人生就是自然,人类就是自然,不必对未来杞人忧天。人类存在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变的是人的存在方式,不变的是人的存在,我们应对人类的未来发展保持乐观的态度。

张希院士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向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了感谢,并指出,本次论坛具有前瞻性和反思性的特点,吉大青年教师的忧患意识是吉大未来发展的基础。当代科技发展之快史无前例,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传统学科框架的突破下,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趋势明显,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张希指出,当代科技发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改善了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科技伦理的发展应当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学者们要丰富科技伦理的内涵外延,恪守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明确社会责任,对科学保持敬畏之心,通过科技发展造福人类。吉林大学作为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具有理工农医学科基础和丰厚的人文底蕴,龙鹏吉大论坛借助学校学科规模优势,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研讨,实现了学术与人生、理论研究与社会现实、科研与教学的良好结合。他表示,广大教师要继续加强跨学科的交流合作,通过不同思维方式的交流碰撞产生新的思想观点,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吉大方案。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