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一生从事军事兽医事业;
他,专心致力于我国的军事兽医教育、军畜疫病防治和军事兽医科学研究工作;
他,为建设和发展我军军事兽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他就是任抟九(1910.11-2002.12),中共党员。军事兽医勤务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工作创始人、新中国畜牧兽医工作奠基人之一。

投身革命
任抟九,原名任鹏英。1910年10月21日(农历),出生于山西省榆社县云竹乡高庄村一户农民家庭。他出生时,恰逢清朝覆灭、民国初建时期,父亲为这个长子起名“鹏英”,寓意着儿子未来能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成为国家栋梁。
鹏英天资聪慧,他先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到榆社县的山西省第八中学。在年仅16岁时又考入太原国民师范(今山西大学)。毕业后,原本学业优异的他,为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考取了北平陆军兽医学校(四年制本科)。
在太原国民师范学习期间,国文老师向任鹏英提出为其改名“抟九”。“抟九”二字的含义是《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一句话:“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意思是说大鹏鸟向南海迁飞的时候,翅膀一拍,就击起三千里的巨浪。它乘着一阵暴风,扶摇而上,直上云霄,一冲就是九万里。老师是希望他这只大鹏鸟可以飞上云霄——大展宏图!鹏英欣然接受。在考取北平陆军兽医学校后,正式使用“任抟九”这个名字。
1936年,北平陆军兽医学校迁往南京。1937年7月,任抟九以前三名的优异成绩在南京毕业。蒋介石亲临毕业典礼现场,并为前三名的学生亲授“中正剑”以资鼓励。毕业时,学校认为他各门成绩都很优秀,希望他能留校任教或保送他出国留学深造。恰逢此时家中发生了变故,父亲死于霍乱。任抟九是家中的长子,父子感情深厚,在外求学读书的这些年里,月月通信。父亲的爱国热情和知识报国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在为父亲守孝期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此时,任抟九在太原国民师范的同学找到了他,向他说明自己要去投奔八路军,希望任抟九能与自己同行,他欣然同意。二人遂于1937年11月,来到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八路军129师驻地——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参加了八路军。从此,任抟九将自己融入抗日的洪流,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战火中办学
参军后,任抟九被分配在129师卫生部工作。他受到了八路军干部战士的欢迎和领导的关怀,被破格给予连级医生的待遇。当时的129师卫生部没有专门的兽医机构。根据工作需要,他开始随老医生到医院见习,学做一些为人治病的医疗工作。同时,还在卫生部办的医生训练队当教员,担任外语和药剂学课程,为学员讲授拉丁文、英文,主要是讲授与药品相关的知识。由于工作勤奋、表现突出,1939年9月,由时任129师卫生部长钱信忠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9月,在卫生学校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40年,129师卫生部建立卫生学校。初期只有两班学员,不到一百人,分两个教学点上课,教员也不多,有三、四个人。这所学校后来并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1940年1月,改名为“白求恩学校”(白求恩医科大学前身)。任抟九在学校任教务主任(营级),同时兼教两门课。他根据129师李达参谋长的指示,到骑兵团调查了解情况。当时129师只有一个骑兵团,三、五百匹战马,没有兽医,只有一个老中医,对战马的饲养管理情况不好。调查后他立即向李达参谋长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建议。此后不久,他便开始谋划培训专业兽医人员,亲自编写简易的讲义,开办了一个军马卫生长训练班。这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培训专业兽医人员。培训后的人员被分配到各部队担任军马卫生长,大大地改善了各部队战马饲养和卫生保健工作。
1942年,任抟九在部队中挑选军政、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员,首次在太行山上开办兽医队,并亲自执教内科、外科、传染病、解剖、生理、卫生等兽医专业课程。当时办学条件非常简陋,没有教室和桌椅,更没有实验室,近30名学员,只有他一名专业教员。使用的课本是国民党陆军兽医学校的教材。他亲自动手,刻蜡版、印讲义。上课时,采取学员,自己阅读讲义,然后集体讨论、教员答疑的方式。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结合战争环境,他还提出了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新式教学方法。经过4年的艰苦努力,在抗战的烽火和硝烟中,培养出我军第一批兽医专业的本科学员,这些人许多后来成为我军各级兽医工作的领导骨干。1945年底毕业之前,任抟九带领兽医队全体学员,参加上党战役和平汉线战役。实战实习不仅使学员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而且在政治觉悟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解放战争时期,任抟九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医政处处长、兼药材处处长,华北军区卫生部医政处副处长。1948年调军委卫生部,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卫生部三中队副队长、兼军事代表。负责接管国民党驻平、津地区的兽医单位,并将其改编为我军所用,及时为解放军部队提供了兽医勤务保障。
创建兽医大学
1949年北平解放,军委卫生部组建兽医处,任抟九被任命为兽医处处长(正师级),同时作为军代表负责接收国民党的全部兽医机构和人员。国民党垮台后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如何迅速重建和有效的运转是摆在任抟九面前的一道难题。他将自己在太行山上培养的兽医骨干调来,充实到各级兽医领导岗位。然后,对国民党接收人员进行甄别、改造,分别根据其学识、才干给于适当录用。正是由于任抟九这些措施,使我军的兽医机构和设施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后来的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1949年下半年,任抟九以接收的人员和设备为基础,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卫生部兽医学院,并出任院长。1950年,军委卫生部组建兽医处,任抟九任兽医处处长(正师级)兼兽医学院院长。1951年1月,任抟九任兽医局副局长(局长空缺)、兼任兽医学院院长。20世纪50年代我军的兽医工作在任抟九的带领下,开展得有声有色。
面对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新中国百废待兴。经历了抗美援朝和西藏平叛,任抟九意识到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兽医人才,是兽医工作的当务之急。中国有世界最大的畜牧业种群,应该有一所兽医大学,来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兽医人才。于是,他下定决心要为我军创办一所像样的兽医大学。从1951年开始,任抟九利用两年的时间,整合了分散在全国的解放军4所兽医学校,并亲自在长春选取了新的校址,于1953年1月,正式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为兽医大学亲笔题写校名,任抟九亲自出任学校首任校长,为学校的正规化建设和教学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兽医大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军兽医教育由普及进入提高的历史阶段。
永载史册
在任抟九担任全军兽医工作主要负责人期间,组织、团结了一大批兽医科技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军兽医事业的发展。1954年,根据军马大量损耗的实际情况,他向总后写出了《全军军马保健工作的基本情况和改进今后工作的三点建议》的报告,得到总后杨立三部长肯定,并上报军委和毛主席。1958年底,总后兽医局划归总后卫生部。1961年,任抟九到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1962年,调长春兽医大学任副校长。文化大革命中任抟九受到冲击,被下放马场劳动改造,“靠边站”长达12年。1978年平反后,他任副军职顾问,1982年任正军职顾问。1985年离休时,任抟九已是75岁高龄,他将自己的大好年华无私的奉献给了中国的兽医事业,为我军奉献了近半个世纪。
离休后,他仍继续关心、关注我军兽医工作和兽医大学的发展壮大。曾多次颇费心力地向总后、军委写书面报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许多建议今天看来颇具前瞻性。一直到90多岁,任抟九始终没有停止过对我军兽医工作和兽医大学发展的思考。他把自己亲手开创的这份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1999年国庆节,当家里亲人从外地去长春看望他时,他拉着家人的手动情地说:“我这一辈子从未离开过兽医,死后仍不想离开。我已经向学校领导交待,我去世后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恳请农牧大学领导同志,把我的骨灰全部撒在我从事工作几十年的校园内松树林中”。
上世纪末我军兽医工作领导机关(总后卫生部兽医处),已从我军序列退出。兽医大学也先后更名农牧大学、军需大学,到本世纪初最终划归吉林大学,退出军队序列。虽然军队兽医工作体制几经变动,但我国的畜牧兽医工作却迎来中兴,在今天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任抟九作为我军兽医工作创始人和兽医大学建校元勋,新中国畜牧兽医工作奠基人之一,在共和国历史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将永载史册!
(作者:孙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