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闻】
日前,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南京大学闭幕。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联合人工智能学院组成的跨学科团队,一举斩获“挑战杯”主体赛全国特等奖,夺得赛事最高荣誉,这标志着吉林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学科交叉融合领域又摘得一项里程碑式成果。

这次吉大团队参赛的作品为:《器以纪年、形以载道——青铜文物的断代“重诂”与数字再生》。这一作品以文博机构与专业书籍中的青铜器断代问题立项。吉大团队师生历时4年,通过文献与实地调研相结合,为系统规范解决青铜器断代模糊与错误情况打下了坚实基础。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研究生 刘一娇:我们系统梳理了217部青铜器著录书籍,形成两万四千余条青铜器著录数据,构建了庞大青铜器数据库。我们实地走访全国13个省市的25家博物馆、深入多处考古现场,调查展陈与出土青铜器,追溯青铜器断代的底层逻辑。

建立数据库,把调研成果用于科技研发中。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研发团队将二维平面的青铜器线图转化为三维立体的青铜器实物模型,实现消亡青铜器的数字再生。

针对青铜器断代问题,研发团队开发出的“吉金识辨——青铜器智能断代与辨类”微信小程序,在辅助专家进行青铜器断代研究的同时,也让非专业人士能够了解掌握相关考古知识,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吉林大学古文字古文物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李春桃 :(研发项目)改变了以往青铜器断代工作只能由少数专家依靠学术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才能完成的现状。再现了那些消失的文物,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据了解,在“挑战杯”竞赛中,《器以纪年、形以载道——青铜文物的断代“重诂”与数字再生》从全国472所高校的1283件顶尖作品中脱颖而出,这也是吉林大学时隔12年再次站上“挑战杯”主体赛的最高领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