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吉大   >   正文

春城携手吉大,“都市圈”与“双一流”的双向奔赴

发布日期:2025-11-07      点击:

人民网

一座城市凭奋进底色彰显十足诚意,一所高校以责任担当助力地方腾飞。当长春都市圈的资源、产业、经济禀赋与吉林大学的人才、智力、科技优势深度耦合,将激发出怎样的振兴强能?

11月5日,长春市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发改、教育、科技、人社等15个部门“组团吉林大学行”,推动校地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迈进。

当天,双方共同签署《长春市人民政府吉林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共同推动吉林大学扩容提质、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战略人才培养、加强校城融合发展,促成校地合作开启新篇章。

贡献吉大智慧 彰显吉大担当

作为一所扎根长春的国家“双一流”高校,吉林大学的6座校区、7个校园错落分布全城,深度嵌入长春的城市肌理;140余个学科的7.6万名学子早已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同频脉动。

先生向北、兴教育才,扎根春城、使命在肩。在吉林大学校史馆,泛黄的老照片、珍贵的历史实物与翔实的文字史料清晰勾勒出学校的发展脉络,更镌刻着一代代吉大人赤诚的报国初心,彰显着他们“聚力国之大者、赋能地方发展”的担当与奉献。这份精神,昔年如是践行,未来更当笃行不怠。

奋进新征程,吉林大学把“扎根行动”放在重要位置,紧密对接长春“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学科布局,新增人工智能、低空技术等交叉学科,撤销不适配学科。与长春市共建“概念验证中心”,50个优质项目通过作价入股落地孵化,吉兴、吉智、吉虹等产业园为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拓展冰雪经济、新材料等产业服务,与一汽、中粮等共建创新生态。2025年在吉招生2109人,近4000名毕业生留吉发展,共建“红旗学院”精准服务汽车产业,为长春产业发展提供稳定人才供给。

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绝非物理空间的简单对接,而是源于责任使命的一致性、奋斗目标的同向性和发展战略必然性,是一次全方位、深层次、战略性的融合。吉林大学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努力打造长春—吉大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新范式,谱写校城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吉大扎根越深,越能枝繁叶茂;吉大贡献越大,越能加快春城发展。为全面对接、深度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长春实践的历史进程中,此次签约,吉林大学提出将着力引育并举,共建人才集聚高地;着力科技创新,共建新质生产力动力源;着力战略布局,共建区域发展增长极;着力文化互动,共建校城融合典范。

“此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仅吉林大学能为长春注入不竭的创新动力,长春也将为吉林大学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为我们后续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绝佳的契机。”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白雪参与了本次校地对接活动,在接受采访时她畅谈对此次合作的感悟与期待。“吉林大学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推出‘企业出题、校企共建答题’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打造类企业的培养环境。”白雪介绍,目前,学院已与多家在长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学校针对性设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助力人才快速适配企业岗位需求,助力长春市产业发展。

用心用情用力,为吉大提供广阔舞台

当前,长春市正全力决胜“十四五”收官,积极谋划“十五五”布局,就在不久前,《长春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全市将围绕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医药等方面培育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汽车城、光电城、医药城等重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低空经济、航空航天及应用、新型半导体、具身智能等一批新赛道产业。

处于全面振兴新突破的长春市,正为吉林大学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

走进长春市高新创投产业园,在麦迪克智行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公司董事长、吉林大学教授靳立强正为样车换上其团队研发的自动轮智行底盘。

“如果没有长春市的大力支持,我们的项目落地不会这么顺利。”靳立强说,自动轮智行底盘技术由其团队自主研发,拥有100余项发明专利,不仅可以实现汽车原地转向、横行等功能,还具有大幅降低造车成本的潜力,备受市场关注。

靳立强说,此前,他带着项目在长春进行路演,本意是想寻求一些融资支持。没想到,路演刚结束,长春市科技局的团队就找上门来,与他对接科技成果在长春进行产业转化的可能。

近两年,长春市和吉林大学联合共建了吉林省首家概念验证中心,吸引一批优秀团队创新创业,一批优质科技成果落地建企,“汽车底盘控制与仿生”“超硬材料”“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集成光电子学”……让“待字闺中”的科技成果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此外,长春市还深入实施“百万大学生来(留)长工程”,倾力为包括吉林大学在内的广大学子留长发展铺路搭桥,持续打好政策供给、岗位开发、就业培训、住房保障等服务“组合拳”,提供优质就业创业环境。

“近年来,长春市推出了一系列力度大、诚意足、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为高校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吉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贾晓辉介绍,5年来,吉林大学毕业生留长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其中,留长就业学生多集中于长光卫星、中车长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等用人单位。

在前不久举行的吉林大学2025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上,长春市人才服务局的展位成为不少学生光顾的重要点位。“每年的春招和秋招两季,组织长春本地企业参加吉林大学的大型招聘会已经成为长春市人才服务局的一项常规工作,旨在留住吉林大学的优质人才资源。”长春市人才服务局的工作人员史洋介绍,除了讲解人才政策,市人才服务局为双选会带来了78家企业,提供岗位1864个,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

为全力助推吉林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昂首迈进,长春市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吉大是一座蕴藏着人才、科技与创新活力的“富矿”,需要用心深挖、悉心呵护、充分善用。此次校地携手签约,既是长春支持吉大、服务吉大的郑重承诺,更是这份真挚诚意最直接、最务实的生动体现。

对此,长春市明确提出:将全力支持吉大开展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基地,营造全链条创新生态;促进吉大人才、智力、科技优势与长春的资源、产业、经济禀赋有机结合、良性互动;构建全周期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特色学科设置、创业基地建设,支持吉大培养更多科技领军人才、国家战略人才,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栖息地。

构建城市与高校共生共荣新格局

以此次战略签约为契机,吉林大学与长春市正携手开辟大学与城市双向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双方一致认为,这场深度合作,将推动校地协同迈向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

为何此次合作能冠以“前所未有”?核心在于时代节点的高度契合与发展目标的同频共振:长春市正加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暨三年攻坚行动,吉林大学也在“十五五”蓝图中明确了建设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目标同向、使命同担,唯有深度绑定、合力攻坚,方能实现共荣共赢。

纵观全国,大学与城市的共生共兴的成功案例不乏少数:杭州凭浙大智力支撑跻身科技之都,合肥借中科大硬核赋能崛起创新高地。今天,长春与吉大也正循着这样的路径,以创新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赋能发展链,攻坚突破、携手谱写校地融合发展的崭新篇章。

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形成了四大领域、15个方面、52个具体合作事项。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人才引育,为校地深入合作描绘出了清晰图景。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战略合作协议》提出,共同推动吉林大学沿前进大街向南战略布局,合力打造永春医药城。

永春医药城是长春市围绕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积极抢占新赛道、制高点,致力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未来,双方将共同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永春片区集聚,赋能永春医药城高标准建设,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推动吉林大学沿前进大街向南战略布局,校地携手、相互成就,必将释放巨大发展势能。

“永春医药城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服务与承接好吉林大学的向南战略布局。凝聚双方共识,汇集优质资源,与吉林大学携手,将永春医药城打造成为校城合作的标杆。”永春医药城管委会副主任胡毅表示。

“下一步,我们将与吉林大学保持常态化对接,以合作事项为抓手,组织相关部门抓紧工作,逐个事项抓落实,推动合作协议尽早落地见效。衷心希望与吉林大学的合作日益深化,关系日益紧密,在更多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充分利用吉林大学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帮助长春破解发展瓶颈、服务国家战略,共同开启校地合作新篇章。”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车志昕说。

从政府搭台筑基到高校赋能蓄势,从单点合作到全方位融合,长春市与吉林大学的合作已超越了简单的校地合作,而是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伴、共生共荣”的生动典范。我们期待,通过校地携手,“吉大力量”与“长春实践”必将结出更加丰硕成果,共同开创城市与大学相互赋能、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