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吉大   >   正文

庆祝第40个教师节!我省推出《吉师风范》优秀教师事迹宣传片

发布日期:2024-09-09      点击:

吉林发布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全面展现新时代吉林省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突出成就和广大教师立德树人、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省教育厅共同推出以“弘扬卓越吉师,书写时代篇章”为主题的优秀教师事迹宣传片《吉师风范》。

宣传片通过回忆“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用一生书写红色理论家”的郑德荣、“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的王大珩等先辈学者为国奉献、爱党育人、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通过记录孙正聿、史宁中、李玉、于志晶、高文铭、朴航英、韩作伟、张玉英、王晓野等优秀教师代表的真实生活场景,展现我省教育工作者立足教育实践,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耕耘的精神风貌与时代风采。

吉师风范:黄大年

黄大年 (1958 年—2017 年),中共党员,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中国地球物理学家。2017年7月,中共中央追授黄大年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和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9年9月,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黄大年长期从事探测技术研发,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与世长辞,享年58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习近平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国,志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009年12月24日,一位51岁的国际知名学者从英国剑桥飞回祖国怀抱,他悄然走进吉林大学。有外国媒体报道称,他的回国让某国航母演习舰队后撤100海里。这位如此有影响力的学者就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回国第六天,黄大年入驻吉林大学地质宫,成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他也成为第一位落地东北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

满腔赤子心,身怀报国志。2010年开始,黄大年先后担任国家深地计划中“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首席科学家等重任,为祖国巡天、探地、潜海、铺路筑桥、锻造利器。

“我希望我们国家将来能在航空地球物理技术进展方面尽自己的一份力,能够把地下隐伏信息真正探测清楚,让它全部‘透明’。”

在繁忙的科研同时,黄大年还担任了学校本科班的班主任。在学生们的心中,黄大年是一个把所有爱好都让位给工作的严师慈父。吉林大学地质宫507室是黄大年的办公室,只要不出差,屋里的灯光每天都要亮到凌晨。

2016年6月28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正式通过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意味着整个项目用5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中国进入深地时代。

2016年11月29日,黄大年晕倒了,胆管癌的体检结果惊呆了所有人。就在大家为黄大年的身体状况揪心难过的时候,黄大年却不露声色。

“这是我从英国剑桥回到长春的日子,一晃整整7年了,跟大家在一起度过了日日夜夜,我们的团队正在壮大,我们的成果正在展示,我铭记大家跟我在一块,为了一个共同的志向和理想所负责的全部的心血。”

2017年元旦过后,黄大年的身体状况突然发生了不好的转变,1月3日陷入昏迷,被紧急送进重症监护室。同年1月8日,经抢救无效,时年58岁的黄大年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在他生命的最后7年里,黄大年带领400多位科学家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大年,英雄壮志未酬,具有极其强烈的报国热情,极其强烈的报国程度,我跟他的多次接触中,他甚至觉得他恨不得国家在军工、在一些敏感的战略学科,昼夜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他可以鼓舞一代人,可以鼓舞一大批回国的这些在为国家奋斗的科学家。”

黄大年曾在给母校的一份工作自述中写道:回想当初的选择,我没有后悔过,父辈们的祖国情结伴随着我的成长、成熟和成才,并左右我一生中几乎所有的选择,那就是祖国高于一切。心有大我,志诚报国。这是黄大年生命的底色,他用一颗赤子之心践行了他的誓言。

吉师风范:王大珩

王大珩 (1915年—2011年),中共党员。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长春理工大学创始人。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首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第17693号小行星为“王大珩星”。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奖章。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致敬方阵”中,大珩先生女儿王森举着王大珩的头像,与毛主席、周总理等6位新中国缔造者头像、另2位老一辈科学家和9位老战士的家属同乘第一辆礼宾车驶过天安门广场。



在“中国光学英才摇篮”——长春理工大学的校园内,静静地坐落着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王大珩展览馆。王大珩,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长春理工大学创始人,第一任校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首届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命名第17693号小行星为“王大珩星”。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奖章。

王大珩1915年出生,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留校任教。正当他全力攀登物理学高峰的时候,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一件事情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我们刚毕业的时候,来进行毕业旅行,我们从北京乘火车到上海的途中,走到天津的时候,被日本帝国主义的浪人从火车上轰下来,轰下来干什么呢,运他走私的人造丝。这是在我们国家,我们乘车的权利给帝国主义这么对待,感觉这种亡国的滋味,真是使我一生难忘的。”在面临民族危亡的战争年代,王大珩考取了赴英国“庚款留学”的资格,去海外留学,希望实现“科技救国”“兴国安邦”的理想。1938年10月,23岁的王大珩来到伦敦,走进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学习应用光学专业。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陷入战火之中。战争中,王大珩看到:光学玻璃被西方各国视为重要战略物资,制造技术严格保密。于是,王大珩前往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光学玻璃专业。1942年,正当王大珩撰写博士论文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英国最大的玻璃制造企业——昌司玻璃公司,空缺一个技术岗位,这个岗位对王大珩充满了诱惑。

“我作为一个学物理的,实验的知识知道一点,工厂的知识是很少的,刚好碰见有这么个机会,是那个昌司玻璃公司,当时有一个实习员跟我是同学,我们关系很好,是他介绍我去的。”为了自己的祖国,王大珩毅然决定中断博士学习。“中国有句话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是抱着这种精神去的,这是给我的一个机会,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光学玻璃这个行业,在国际上当时说是带有一定保密性的,我去的时候,也还有约法三章,我不准进入他们的车间,只准在实验室里。尽管你不进这个车间,车间生产方面的问题,要你在这解决。”在这里,王大珩进行了200多埚玻璃熔炼实验,全面掌握了光学玻璃制造技术,他的研究成果获得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明奖。1948年6月,二战的硝烟渐渐散去,王大珩结束了十年的漂泊之旅辗转回到祖国。王大珩后来回忆说,“我那时候才从国外回来,那时候有两条路子,一条路子是国外,我原来服务的那个公司,打电报让我回去,我手里拿着电报;还有一条路是到解放区。我没走那条路,我到解放区来。为什么?因为这是我的祖国,我要为祖国和民族做些事情。”王大珩回国短短10年内,创办了长春光机所等多所国家光学研究机构。在他的带领下,新中国的光学事业突飞猛进,捷报频传:研制出8种光学仪器和一系列光学玻璃,使中国光学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幅提升;1964年,我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原子弹相继爆炸成功,震惊世界,这些珍贵的图像来自于“核爆光子测试仪器”。这些仪器就是由王大珩率领长春光机所的科技人员研制而成,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这些设备根本无处购买。后来,王大珩与三位科学家共同提出著名的“863计划”,有力推动了中国高技术发展;倡导成立中国工程院,兼任清华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多所高校教授和领导职务,为国家培育数以万计的光学英才……王大珩的一生,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和光学人才培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国家和社会公认王大珩是一位鞠躬尽瘁的爱国科学家、贡献卓著的功勋科学家、远见卓识的战略科学家、桃李芬芳的杰出教育家。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王大珩以毕生的心血缩短了中国与世界的科技差距,用亲手创建的光学事业照亮中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入党志愿书上“刻苦从事科学事业,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奋斗终身”的庄严承诺。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