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2月27日,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援武汉第二医疗队到达前线已经21天,副院长刘天戟带领医疗组组长进行大查房,从9日收治病人起,医疗队团结协作、克难攻坚,此前已有1名患者出院,6名患者由重症转为轻症,有2名患者符合出院标准,于下午顺利出院。
随着工作的深入有序开展,医疗队以自身的专业性结合同济医院中法院区B7东疗区接受治疗的50名患者的临床特点,归纳总结出了一套在发热病房隔离疗区工作的最优流程方案,在消耗最低限额前线物资的同时,使疗区的患者群体得到最高效的诊治。

面对患者年龄较高、合并基础疾病较多、病情复杂多变的难题,医院医疗队结合队员专业特点,创新的提出1+X的管理模式,即严重程度越高,合并基础疾病越多,X数值越复杂,越引起医生的关注。同时将医生分为两大组,即重症治疗组与呼吸治疗组。护理人员根据临床工作能力、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多方面因素,划分为12个组,层层把关,保障护理安全。有效确保了对不同基础疾病患者的及时、精准、专科化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率。

为在尽量节约有限医疗物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医务人员的暴露风险,保障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医院医疗队实行了分组别(A-F六组)查房模式。由重症组与呼吸组组长分别带领组员对全体患者进行查房,每组医生专业互补,每个工作循环(8小时),并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这样既保证了工作效率、治疗的有序进行,又避免了医疗资源浪费,使得医生可以保存体力,充分休息。
为保证患者的医疗质量,医疗队实施主管医师负责制,每名医生负责3名患者,避免遗漏。同时根据专业特色及患者特点,构建了跨组别的医疗小队,共同管理这9名患者。各小组及时汇报及时沟通,有效保证了医疗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各护理小组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每组8名护士,责任组长根据患者轻重调配人员,将病人床位明确分配到每位责任护士,确保对患者的全程、连续护理。

为了对前线新冠肺炎患者进行更好的救治,医院在接到任务后即刻组建了由呼吸科、心内科、重症ICU、神经内科、胃肠内科、内分泌科、感染科、放射科、检验科细菌室等科室共同组成的后方专家医疗组。根据前方医疗队每日严格评估的疗区患者病情,针对危重症病例的诊疗情况,进行视频远程会诊,传输病例资料,及时提供全面的专家会诊意见,确保为危重症患者制定更合理、准确的治疗方案。

4+8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强度,让前线的医护人员团结得更加紧密,更有默契的协同作战,更好的保证良好的工作效率。按科别进行配合搭档,对危重症患者实施监护室团队专科化管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诊治效率大幅度提升面对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需要呼吸支持治疗患者的时候,团队作战的优势就会得到体现。在疗区曾有5个患者进行无创呼吸辅助通气治疗,这时候,对这部分“重点”患者的照顾责任就落在以上四个科室来的医护人员肩上。因为来自同一个科室,经常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同事的下一个意图和举动,这样能最快的完成对患者的基础治疗,并且对危重患者能大大加快诊疗速度,为抢救治疗节约无限宝贵的时间。

入住疗区的患者平均年龄在74岁,由于新冠肺炎高传染的特点,发热病房隔离疗区不允许家属陪护。因此,尽管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但老年人经历疫情的打击后,在情绪上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因此,医疗队要求每位主管医师,都要对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对患者病情进行讲解,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
同时,医疗队还要和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以进一步了解老年病患平日里的生活习惯及状态,做到更快更好的诊治。
护理人员在完成本职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肩负起细微的生活护理工作。卧床的老人翻身、拍背、喂饭、倒便、换尿不湿自不必说,对待有情绪变化的老人更是充当起了“临时”家属,学说武汉话,陪伴聊天,喂水果吃,得到了“爹爹婆婆们”的一致好评。护理人员将节省下来的苹果、桔子、牛奶等食物带入病区,送到没有亲人陪护的患者手中,为患者送去问候与祝福。
21床大爷脑中风卧床五六年了,言语只能说几个字,这次疫情让他的全家都变成了病患,住院后,大爷想念家人,情绪低落,偶尔能说的几个字也是浓浓的武汉方言,医生护士会经常求助隔壁床的病友,迅速学习方言,尽一切力量使得沟通顺畅。在充分了解大爷的病情后,医疗队制定了周密而细致的医疗护理方案,通过加强肠内营养支持、耐心的劝导安慰,陪大爷聊天,哄大爷进食,并且在生活护理、翻身拍背、换尿不湿方面更是尽心尽责。大爷的病情逐渐稳定并有了好转,脸上逐渐出现了光泽,医护人员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最有意义的回报。

在医疗队接管的病房里有刚经历丧父之痛恳求尽全力救治母亲的儿子,有每天后半夜提心吊胆不敢睡觉怕错过父亲病情的女儿,有虽然知道父亲如3岁幼儿不知如何照顾自己担心又无奈的子女,也有得知老伴病情好转松了口气的老大爷……星火温情,医疗队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时刻牢记医务工作者的使命责任,与患者共克时艰,齐心奋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累及肺,对轻症的患者较少有后遗症。但是对于重症患者,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遗留一定的肺的损害修复的变化,比如肺纤维化。绝大部分的肺纤维化都是可以修复的,因此,锻炼肺功能就显得格外重要。为此,医院医疗队积极开展临床康复一体化。尤其是重症患者,早期介入,促进心肺功能恢复。医疗队将康复操视频通过手机传给有条件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手机中,指导大家学习,并带领大家一起做康复训练。不仅拉近了患者与医护之间的距离,还践行了医院医者仁心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