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钠离子电池关键电极材料的功能化设计与性质研究
时间:2017年11月23日(周四)下午1点
地点:中心校区物理楼333报告厅
报告人:杜菲 物理学院 教授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与规模储能领域的蓬勃发展,对有限的锂资源的担忧以及可能引起的成本价格上涨的问题日益显现。钠是地球上储量最为丰富、成本最为低廉的资源之一。若能够建立基于钠离子嵌入反应的高性能储能电池,在大规模应用方面较现有锂离子电池体系更具资源和环境方面的优势。课题组在近三年里,针对钠离子嵌入反应过程中引起主体晶格的应力变化加大,容易造成晶体结构塌陷;以及钠离子在晶格间隙中的活动位点较少,扩散动力学较慢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从体系选择、构筑方式的优化到表界面性质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设计并合成了多种新型电极材料,为后续钠离子电池的开发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简介:杜菲,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8年获得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师从陈岗教授,同年留校任教。2009年至2011年在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中科院院士邹广田教授。2011年至2013年赴日本东京大学物性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日本著名固态化学家Yutaka Ueda教授。2017年1月至2月受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Helmut Ehrenberg教授邀请赴德开展合作研究。近年来,杜菲教授围绕着新型储能电池体系设计、关键电极材料的开发等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Nature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Physical Review B等国际著名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H指数20。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