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提示】2011年8月4日,吉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敦煌服务队一行8人抵达敦煌,开始了他们的西部支教之旅。三个多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在这段时间中,他们一边认真参加学校教学,一边积极开展社会活动。
“在敦煌,吉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是当地唯一的高校支教团,我们8个人分在4所学校开展支教服务,学校间的距离都比较远,平时的接触和联络都是奢侈的事情。每周末的聚餐,是我们这‘一家人’最期待的,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其乐融融……支教3个多月以来,我们都成长了很多,有委屈,也有快乐;有迷茫,也有成就感。”吉林大学第13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林栋回顾在敦煌的“一百零一夜”,这样告诉记者。

渴望实现更多服务计划
林栋告诉记者,这支团队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其一,与西部渊源较深。到2011年,学校研究生支教团已经派出13批,且第14批已经着手组建;其二,服务时间固定。支教团的服务期限是一年,各项基本活动都有比较成型的时间规划和运行模式;其三,学历层次较高。支教团成员都是在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方面表现优异,并且具有志愿服务精神的吉大学子,学历层次较高,个人素质较好,结束支教活动后即将开始研究生生活。支教团的每一位成员都是怀揣着“支援西部建设”的志向来到敦煌,渴望“大干一场”,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计划,将自己的青春、激情、活力抛洒在这片有着“飞天传说”的土地上。

“圆梦”在理想和现实之间
“去之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用自己的努力去践行‘传道授业解惑’,但是实际有点差距。”据林栋介绍,研究生支教团所服务的中学,教师资源比较充足,所以他们并不需要接触教学一线,多是配合学校管理人员进行数据整理、信息传达、文件归档工作。热情洋溢的大学生觉得这样并不“过瘾”,完全没有“用武之地”,因而比较专注于开展支教团的义务巡讲和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前期策划非常细致,设想也非常完美。但是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还是比较多。”林栋回顾他们开展活动前后的种种场景,这样告诉记者,虽然研究生支教团的活动主旨非常吸引人,但由于当地的资源有限,各级领导有自己的考虑,各个学校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协调起来并不容易。最终成功举办的几次活动都是在理想和现实的“博弈”中得偿所愿的。

中学生们都不让我们走
11月4日,吉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牵手成长路•励志敦煌行”大型公益励志巡讲活动拉开帷幕,走进敦煌市2所高中、1所中专。“我们已经准备了一个学年的服务计划、编制了教学建议,预计将有66个大小班级的3500名学生受益。”
“通过和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把我们的成长经验分享给他们,确是好事一桩。”林栋说,活动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讲座之后,很多中学生围着他们,不让他们走,并且就讲座内外的很多问题和他们问东问西,让他们举办活动的价值得以体现。
学会理智面对困难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是支教成员们的成长都很迅速,尤其是在心态方面。“刚来的时候豪情万丈,急于求成,想问题也比较稚嫩。通过这段时间的锻炼,经过那么多事情,现在心态平和了很多,看待问题也比以前理智、冷静和成熟了。”林栋说,虽然大家内心还有很多疑问、纠结和困惑,但是整体来看,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成长。与此前在学校里开展活动,参加实践时的一切顺利、畅通无阻相比,现在要面临的社会问题、现实困难要更加实际、艰巨很多。这些都是在来支教之初没有想到的,通过实践的检验,他们更加懂得了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支教服务是一件长期的事情,虽然我们在这里的时间只有一年,但是,短时间的‘心潮澎湃’和持续的‘奉献付出’还是有所不同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持久力、忍耐力和韧性。”林栋说。(吉林大学网络通讯社中心站 于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