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11月14日至16日,2025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行。近期,应邀参会的51个国家的61名青年汉学家给习近平主席写信,分享从事中国研究的经历和体会,表达进一步研究好中国学问、发挥文明沟通桥梁作用的愿望。
习近平主席给青年汉学家亲切复信,赞赏他们在促进汉学研究和文明互鉴中的积极作用,勉励他们继续与汉学结伴,和中国同行,加强研究阐释,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西:中阿文化交流的使者

吉林大学校友,来自阿根廷的“新汉学计划”优秀博士毕业生马西(Benatti Maximiliano)作为致信习近平主席的青年汉学家代表之一,收到复信后难掩激动之情。“汉学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让他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回顾在吉林大学的六年学习时光,马西表示,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帮助。从一名仅能简单交流的国际学生,成长为能深入探讨中国文化的学者;从被书法吸引的中国文化爱好者,蜕变为站上讲台传授知识的青年汉学家。他积极参与中国与阿根廷的文化交流活动,建立中西语公众号,让阿根廷民众能够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向中国师生分享潘帕斯草原的民俗风情。习近平主席的回信更加坚定了他以汉学为媒、以研究为桥的信念。未来他将继续深耕中阿文化比较研究,向拉美民众讲述真实、生动的中国故事,为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
热烈讨论
“习近平主席给青年汉学家的复信让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吉林大学泰国籍“新汉学计划”博士研究生黄文良(Haworadit Miss Arisa)在谈及感悟时,言语间满是热忱。作为深耕汉学研究与跨文化交流的青年学者,她以唯一泰国学员身份入选“2025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甘肃班”。三周的研修,在沉浸式体验中领略中华文明深厚底蕴,见证多元文化交融共生的历史图景,她对“文明因交流而精彩,因互鉴而丰富”有了更深的体悟。
——黄文良,Haworadit Miss Arisa,泰国
来自尼日利亚的“新汉学计划”博士研究生陆嘉言(Adama Theresa Lazarus)在中国求学已满八年。从最初磕磕绊绊地学习中文,到如今能够以学术语言深入探讨教育与减贫议题,她的成长历程,生动诠释了一名青年汉学家与中国的深厚缘分。无论在校园课堂、田野调查,还是参加学术会议、做专业报告,她始终努力用真诚而专业的声音,向世界讲述一个真实、可信的中国形象。
——陆嘉言,Adama Theresa Lazarus,尼日利亚
泰国籍“新汉学计划”博士研究生吴夏(Banthitphirom Arissara)2025年刚刚入学,她正在进行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始终伴随着对中泰文学与文化的比较思考。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更加坚定她选择汉学的初心。她立志成为中泰文学交流的桥梁,让文学的魅力继续深化两国人民之间的相知相亲。
——吴夏天,Banthitphirom Arissara,泰国
吉林大学是首批参与“新汉学计划”博士生项目的高校之一。多年来,在“新汉学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一批青年汉学家立足中国,联通世界,为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贡献吉大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