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9月5日上午,2025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东北三省一区) 开幕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成功举办。本届会议由教育部主办,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合作,首次以区域协同联动方式举办,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出席会议。会议以“链接世界、创新赋能—国际产学研用合作驱动东北振兴”为主题,在东北三省一区高校设立36个分会场,邀请中外近400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姜治莹带队出席本次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吴岩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产学研用合作。经过多年发展,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已成为跨国科技交流合作、促进国际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通道”,形成一批以高水平联合实验室、高质量科研成果和高规格国际大赛为代表的“新亮点”。中国通过布局建设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实践举措,正在努力探索破解科技成果转化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建高质量合作平台,以前沿探索共筑创新生态,以成果转化增进全球福祉,以协同合作应对共同挑战,以科技向善引领治理方向。

姜治莹表示,协同创新是驱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部创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是提升多方竞争实力、放大创新乘数效应的务实之举。一是营造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形成创新活力强劲、高端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便利、金融支撑充沛、管理服务高效的新型合作平台。二是建立高效务实的资源共享机制,着力推动政府的政策资源、企业的市场资源、中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实现融合共享。三是构建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模式,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多方利益最大化。

本次开幕式上达成了多项重要合作成果。吉林大学第二医院与俄罗斯联邦普里奥洛夫国家骨科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合作共建的“中俄骨科手术机器人标准化培训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聚焦骨科机器人标准化培训体系建设、新一代骨科机器人研发,旨在推动中俄骨科机器人临床操作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促进骨科医疗创新科技的共享与应用。
黑龙江省副省长张起翔、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杰出席会议并致辞;白俄罗斯教育部部长安德烈·伊万涅茨、吉林省副省长郭灵计、辽宁省副省长吴春耕、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唐毅视频致辞。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地球物理中心首席科学家伊戈尔·谢列梅特,哈电集团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清勇,国家能源集团董事、党组副书记徐新福作为专家和企业代表分别致辞。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利锋,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主要负责人,校内9家学院代表与来自8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计30人出席开幕式和各项活动。
吉林大学自2019年开始,连续六年成功承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长春),着力打造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品牌和机制化平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