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饶明月 图片/王元辰】8月25日,秋季学期开学首日,校长张希先后前往南岭校区、朝阳校区、中心校区,全面检查新学期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在南岭校区逸夫教学楼,张希实地查看秋季学期教学运行情况,听取学校2025年秋季学期教学情况汇报,对学生精神饱满、专注听课的状态和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给予充分肯定。张希指出,要充分发挥走廊文化的育人功能,结合课程内容打造特色走廊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要积极推进《吉林大学关于规范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指导意见》落地实施,引导师生科学、规范、安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在工程训练中心,张希检查了实践教学运行和安全情况,实地查看安全体验中心、3D 打印与逆向工程技术实训室、智能楼宇实训室等场地。他强调,实践教学必须始终以安全为前提,强化安全预习环节,在虚拟仿真学习之外,还应增加真实场景实操训练,提高师生应急处置与自救互救能力。

在朝阳校区,张希来到建设工程学院实习实验基地,察看基地维修改造及周边环境整治情况,听取国家重点专项“南极大深度冰下湖洁净钻探取样重大装备调试”工作情况汇报,详细了解学校参加2025年11月中国南极第42次科考出征的相关准备情况。他强调,要紧密对接国家“深地、深空、深海”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跨领域协同创新,力争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在校医院,张希检查了维修改造情况,听取新生入学体检工作汇报,并实地查看信息化建设和检验中心的运行情况。他指出,要扎实做好新生入学体检工作,筑牢校园健康防护基础,对常见健康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切实满足师生实际需求;开展新生心肺复苏培训工作,要确保每位学生掌握基础急救技能,提升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守护自身与他人的生命安全。

在中心校区外语楼,张希调研了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专业调整优化、公共外语课程建设及AI赋能教育教学进展,检查了一楼大厅维修改造与文化墙建设情况。他强调,师资是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必须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给外语教学带来的挑战,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率先掌握AI工具应用,再引导学生规范使用,坚持因材施教,切实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在唐敖庆楼D座,张希听取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专业、集成电路特色班年度招生与建设情况汇报,检查集成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运行状况,并与青年教师代表深入交流。他祝贺集成光电子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成功,感谢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老师们。他鼓励大家立足世界科学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顶天立地”的研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独门绝技”,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