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吉大
2020年十大新闻评选

2020年,全校师生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主攻方向,扎实推进综合改革进程、学科持续调整优化、研究成果异彩纷呈、立德树人捷报频传,实现了学校改革和发展新跨越。为进一步鼓舞全体吉大人的爱校荣校热情,学校启动“吉林大学2020年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经过筛选,共确定33条候选新闻。
全校师生员工、校友、社会各界人士均可参与投票,在候选新闻中选取您认为最重要的10条。最终评选结果将在吉林大学报、吉林大学官方微信和吉林大学新闻网上公布。
2020年吉林大学十大新闻候选条目
(以新闻发生时间为序)
1月8日,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黄大年同志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当日上午,吉林大学在九龙源公墓庄严举行黄大年同志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
纪念碑上的黄大年雕像面带微笑,眼中充满期待,慈祥地注视着远方。碑身的圆形元素是地球形象的缩影,探测图标则象征着他在地球物理探测领域不断攀登的求索精神。“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句他留下的铮铮誓言,永远镌刻在纪念碑上。
02 吉林大学获国家科技奖项目本科校友数量并列全国高校首位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在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通用项目第一完成人本科毕业院校校友数量排名中,吉林大学与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并列全国高校首位,各有6位本科校友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通用项目获奖。
03 吉林大学派出多批医疗救治队驰援武汉等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1月26日,由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首批能力强、经验丰富的87名业务骨干组成的吉林大学医疗队,随吉林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支援抗击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截至2月25日,吉大三所附属医院共选派了8个批次援鄂医疗队、5辆大型装备车、543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抗击疫情一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广大医护人员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使命,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白医传人在抗疫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得到党和国家、人民和社会的高度肯定。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授予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授予白求恩第一医院党委“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吕国悦、白求恩第二医院副院长秦彦国、白求恩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捷、中日联谊医院副院长刘天戟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吕国悦、刘天戟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04 吉林应用数学中心获准建设首批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2月26日,吉林应用数学中心获得科技部批准,成为首批获得支持建设的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8月10日,吉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启动仪式在吉林大学数学楼举行。
吉林应用数学中心成立于2019年9月29日,该中心由省科技厅会同省教育厅和中科院长春分院组织,由吉林大学联合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省计算中心等单位共同建设,是首批获得支持建设的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之一。这也是继国家天元数学东北中心之后,依托吉林大学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级数学中心。
05 中共中央任命姜治莹为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3月13日,吉林大学在东荣会议中心召开全校教师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局长王维平宣布了中央关于吉林大学党委书记调整的决定,姜治莹同志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06 吉林大学获立两项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4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吉林大学获立2项重大项目。
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喜平教授申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价值及其实践研究”,法学院何志鹏教授申报的 “涉外工作的法治化研究”获立重大项目,资助经费各80万元。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科学、规范、有效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为学生安全有序返校做好准备,4月20日,吉林大学在中心校区举行了学生返校演练。
此次演练,共设置火车站接站、校门报到、实验室突发发热事件、宿舍登记入住、食堂就餐五个场景,展示的流程措施和应对方案精确到人、跟踪到位、闭环管理、无缝衔接,为返校学生“画出”了安全路线图和正确行为指南,也为学校实现分批、错峰的“开学大考”提供了可操作的预案和模板。
08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5月,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共同举办的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被授予第24届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白求恩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李雪微获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白求恩第一医院团委志愿委员李红岩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白求恩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团支部被授予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团总支)”称号;白求恩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唐颖获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创新创业好青年)”荣誉称号,汽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宋东鉴同学获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勤学上进好青年)”荣誉称号。
09 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在恐龙牙齿演化研究上取得重要成果
5月7日,由吉林大学恐龙演化研究中心专家领导的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上发表论文,报道了对基干蜥脚形类恐龙胚胎化石中牙齿个体发育的研究情况,以及其对于研究认识蜥脚类恐龙牙齿演化的重要意义。
该成果由吉林大学未来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ICFS)“生物演化与古生物化学”研究团队首席科学家、恐龙演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罗伯特.赖兹院士(论文通讯及第一作者)领导完成,恐龙演化研究中心陈军研究员、黄大一教授参与本项工作。
10 生命科学学院古DNA科研团队研究成果为探索中国文明源流提供新证据
6月,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崔银秋教授科研团队在古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于6月1日在科技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ncient genomes from northern China suggest links between subsistence changes and human migration》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对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西辽河流域及黑龙江流域的近6000年时间跨度下连续的古代人群进行全基因组高精度测定和分析,并从遗传学、考古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等多学科视角,探讨了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以来中国北方地区的人群互动,为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重要证据,引发国内外同行的热切关注。论文第一完成单位为吉林大学,第一作者为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宁超。吉林大学崔银秋教授、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Johannes Krause教授,Martine Robbeets教授,以及韩国首尔大学的Choongwon Jeong助理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11 吉林大学隆重举行2020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6月30日,吉林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中心校区宋治平体育馆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姜治莹,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张希,中国科学院院士于吉红,校领导蔡莉、李忠军、郑伟涛、冯正玉、王利锋、王玉柱、赵国庆、边铁、蔡立东、赵宏伟,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吴振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华树成,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主要负责人,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180名毕业生(含国际生)代表在主会场参加典礼,其余17000余名毕业生通过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参加本次毕业盛典。
12 饶明俐教授获“最美医生”称号,张捷教授获“中国医师奖”
8月19日,被网民亲切地称为 “楼梯教授” “‘80后’大医生”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饶明俐教授,获中宣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授予的2020年 “最美医生”称号。饶明俐成为第一位当选国字号 “最美医生”的吉大人。
同日,第十二届 “中国医师奖”名单公布,白求恩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张捷教授名列其中。
13 魏晓辉、杨弋、张然入选2020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9月,教育部人事司印发了《教育部直属高校2020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魏晓辉、白求恩第一医院杨弋、数学学院张然入选,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吉林大学共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专家36人。
14 吉林大学3名教师入选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9月4日,在中国科协办公厅公布的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名单中,吉林大学生化信息传感机理与传感器研究领域教师闫旭、勘探地球物理学研究领域教师李静、汽车电控与智能化研究领域教师赵阳入选。
据了解,本次选拔根据《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管理细则》和《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经专家推荐、项目实施单位遴选、人选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入选者。本次共有331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第五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不包含特殊科技领域入选者)。
15 吉林大学山西运城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正式启用,考古学院在师村遗址发现距今六千年的石雕蚕蛹
10月10日,吉林大学山西运城夏县田野考古实践教学基地启用仪式在夏县举行。
吉大考古在山西的科学研究由来已久、基础深厚,考古学院围绕“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重大课题,在地处中国古代文明重要区域的陕晋豫地区的核心———运城盆地,筹划建立田野考古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并建成了这座既朴素实用又能基本满足现代田野考古教学和研究需求的实践教学基地。
11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 《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山西夏县师村遗址发现距今6000年的石雕蚕蛹”为题,报道了吉大考古学院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考古工作的进展情况。这次发掘出土的三枚石雕蚕蛹,不仅为 “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1926年在夏县西阴村发掘的半颗人工切割的碳化蚕茧提供了例证,在时间上也早了大约500年。
16 吉林大学开展部分机关机构设置调整和职能职责优化工作,2020年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调整工作启动
10月19日,吉林大学部分机关机构设置调整和职能职责优化工作动员会在中心校区鼎新大讲堂召开。本次调整是适应发展形势的刚需调整,是解决职能交叉的主动调整,是保持总体稳定的局部调整;本次调整的政策环境已经成熟,现实基础已经具备,调整的时间节点已经来临;本次调整有利于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有利于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有利于学校未来事业发展。
11月16日,吉林大学干部队伍建设暨2020年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换届调整工作正式启动。干部换届调整工作是学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涉及全局、关乎长远,召开动员部署大会,既是一次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的思想动员会,也是一次解读政策、明确任务、提出要求的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承接过去、立足当下、引领未来的事业推进会。
17 张然、郭威两位青年教师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10月18日,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在浙江温州2020世界青年科学峰会开幕式现场颁奖,10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吉林大学数学学院张然教授、建设工程学院郭威教授获此殊荣。
在往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评审中,吉林大学已有7人获此殊荣。
18 吉林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10月26日,吉林大学举行以“致敬、传承、关爱”为主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校党委书记姜治莹代表学校和张希校长向全校所有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立下不朽功勋的老英雄和军烈属们致以崇高敬意和亲切问候,为18名老战士代表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19 吉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院(天和劳动关系研究院)揭牌
10月28日,吉林大学劳动关系研究院加挂吉林大学天和劳动关系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中心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姜治莹,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总工会主席李龙熙共同为研究院揭牌。
研究院作为实体化机构,将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谋好篇布好局;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方向,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专注理论引领和人才培养,为研究、构建、完善和发展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作出新的贡献;以天和劳动关系研究院成立为契机,打牢基础、整合资源、壮大队伍、多措并举,让思想活起来,让工作动起来,让牌子亮起来;“立足吉林、面向全国”,走实走远,努力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劳动关系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围绕研究院的目标定位建好“三基地一平台”;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大局,围绕工会改革、职工合法权益维护等若干重要方面,精准谋划、科学布局、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力争在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0 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南校门正式开放投入使用
11月6日6时,吉林大学中心校区南校门正式开通投入使用。学校南校门坐落于校园南外环路与星河街交会处。南校门的开通进一步便利了师生通行和校内外往来。
在学校主要领导的规划和部署下,吉大南校门的前期设计和项目工程从今年春季起陆续启动。施工过程中,校党委书记姜治莹、校长张希多次关心建设情况并到施工现场实地检查指导,详细了解工程进度,要求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相关部门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精心组织、科学施工,确保新校门如期交付使用。
21 吉林大学吉速车队获得2020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总冠军,在世界虚拟大学生方程式竞赛中包揽双冠
11月14日,吉林大学吉速车队在2020年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以优异的表现脱颖而出,总成绩751.10,位列全国第一,获得FSCC2020赛季全国总冠军。
在之前结束的第12届VI-Grade杯世界虚拟大学生方程式竞赛中,汽车工程学院吉速方程式车队和吉速电动方程式车队分别以590.449分和650.487分双双夺冠,这是我国车队在该项赛事中取得的第一个冠军,也是该项赛事自举办以来的首个包揽燃油和电动组别双料冠军的车队。
22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交流座谈会在吉林大学举行
11月14日上午,中央宣讲团成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一行来到吉林大学,深入广大师生中间,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了详尽解读,围绕师生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开展互动交流,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主持交流座谈会。
杨伟民一行参观吉林大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后,在鼎新图书馆与师生开展面对面互动交流。吉林大学“青马工程班”班长、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李嘉琦,向中央宣讲团介绍学生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情况。
23 唐敖庆先生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11月18日,“唐敖庆星”命名仪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行,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18914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唐敖庆星”。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吉大人。
唐敖庆先生是杰出的科学家,在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领域成果卓著,曾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卓越的科技领导者、著名的教育家、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唐敖庆星”是对唐先生的永恒纪念。
24 吉林大学5位学者入选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11月18日,科睿唯安发布了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马琰铭教授(物理学),化学学院董庆锋教授(交叉学科领域)、杨柏教授(交叉学科领域)、朱守俊教授(交叉学科领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鄢俊敏教授(交叉学科领域)5人入选,其中马琰铭教授和杨柏教授连续三年入选该名单。
25 吉林大学共18个ESI学科排名进入全球前1%
根据ESI 11月24日更新数据显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总论新增进入全球前1%。至此,全校共1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入选数目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并列国内高校(不含港澳台大学)第7位。
进入ESI全球前1%的18个学科分别是:化学、材料科学、物理学、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地球科学、分子生物和遗传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农业科学、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数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26 哲学社会科学资深孙正聿教授获得第二届杰出教学奖
11月20日,在由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举办的第二届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和创新创业英才奖颁奖典礼上,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获得杰出教学奖。
据了解,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创新创业英才奖(以下简称“三大奖”)由深圳市陈一丹公益慈善基金会与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该奖项旨在表彰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扎根教学一线、在国家战略性紧缺人才培养方面作出贡献且具有卓越影响力的高校教师,由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提名推荐。2020年度共评出杰出教学奖9名。
27 华树成、韩喜平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呼吸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树成,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喜平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8 吉林大学33个本科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吉林大学共有33个本科专业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同时,共有24个本科专业被确定为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旨在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9年,教育部共认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5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210个。
29 吉林大学51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1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吉林大学共有51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7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5门,线下一流课程16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11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2门。
30 吉林大学帮助通榆县脱贫攻坚任务取得突出成效
按照党中央和教育部统一部署,吉林大学受领帮助通榆县脱贫攻坚任务。8年来,吉大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思想扶志、教育扶智、医疗扶危、产业扶持、科技扶助等方面开展脱贫攻坚战,为通榆县作出了应有贡献,取得了突出成就。实施定点扶贫以来,学校下派挂职干部、驻村书记、科技人员、驻院医生68人;19个处级单位“点对点”帮扶贫困村。学校累计投入2320余万元。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通报2019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考核结果,吉林大学获得最高评价等级。
在扶贫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专家,高岩教授荣获全国和吉林省脱贫攻坚创新奖,都兴林教授入选教育部教育扶贫专家库,李恩被评为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优秀个人,于银辉教授的项目荣获第五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吉林省脱贫攻坚创新奖,崔金虎教授荣获吉林省脱贫攻坚特别贡献奖。其中多项荣誉均为学校首次获得。
31 李峰教授团队在有机发光自由基领域再次取得重要进展
自从2015年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李峰教授课题组创新性地提出并实现自由基的双线态电致发光以来,有机发光自由基因其集光、电、磁性质于一身而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研究是发光自由基及OLED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通用的分子设计规则将会指导更多发光自由基材料的设计与合成。上述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Nature Materials》期刊上。阿力木•阿卜杜热合曼博士和Timothy Hele博士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Richard Friend教授,李峰教授和Emrys Evans博士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吉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32 吉林大学李四光地学奖学金基金创立十周年暨《地质宫的故事》首发
12月5日,吉林大学李四光地学奖学金基金创立十周年、第十届李四光地学奖学金颁奖典礼暨《地质宫的故事》第一集首发式在吉林大学鼎新大讲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地学领域专家、学者、校友如约相聚,畅谈欢叙,会场内高朋满座,温馨喜庆。国土资源部原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吉林大学北京校友会地学分会名誉会长、吉林大学李四光地学奖学金基金理事会理事长孟宪来,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启动纪念活动。
33 吉林大学捧得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优胜杯”
12月9日,在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吉林大学共有8个项目入围终审决赛,获得金奖2项、银奖1项、铜奖5项,入围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并列第一,勇夺全国“优胜杯”。
在本届赛事中,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教师玄玉波、经济学院教师王文成、管理学院教师王浩联合指导的《360°“瓶中瑕影”视觉检测系统》和经济学院教师王文成、赵容联合指导的《麦德森医疗科技——临床试验和数据处理服务平台》两件作品获全国金奖;汽车工程学院教师高振海、盛磊,管理学院教师任伶联合指导的《吉智——智慧新能源专用车运动控制大脑》获全国银奖;经济学院申报的《Release——绿色心情减压乐园》、化学学院申报的《丰粮满仓——液化农业废弃物改良盐碱地 打造“第二粮仓”》、生命科学学院申报的《莱茵科技——混凝土自愈材料领航者》、商学院申报的《吉效康成——智慧健康一体机》、白求恩第三医院申报的《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机器人》5件作品获全国铜奖。
点击链接,选出你心中的“吉林大学2020年十大新闻”
https://mp.weixin.qq.com/s/XUDu7fcrK0bYJtkhUQUMiA
(消息来源/吉林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