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神奇的基因剪刀”2020年化学诺奖解读——吉林大学举办第二十六期鼎新青年论坛

发布日期:2020-10-20     作者:研究生记者 孙红梅 田晓萌 谢晓艺      编辑:贾云乾     摄影: 研究生记者 李智颖      点击:

【文/研究生记者 孙红梅 田晓萌 谢晓艺 摄/研究生记者 李智颖】10月15日,由吉林大学团委、生命科学学院共同举办的第二十六期鼎新青年论坛——解读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神奇的基因剪刀’”在中心校区鼎新图书馆举办。校长张希,生命科学学院、哲学社会学院相关负责人及师生代表百余人参加活动,共同探索化学奥秘。

10月7日,备受瞩目的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两位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珍妮弗·安妮·道德纳,以嘉奖她们开发了一种基因组编辑方法:CRISPR/Cas9,彻底改变了分子生命科学。本次论坛主讲人滕乐生教授围绕“神奇的基因剪刀CRISPR/Cas9”,介绍了其系统作用机制、发展历史、应用情况以及基因编辑研究现状等内容。整场讲解深入浅出,兼具严谨性与趣味性。同学们聚精会神、认真聆听。

嘉宾讨论环节,崔银秋、滕乐生、王迪、晋运锋、于湘晖围绕基因编辑相关热点事件展开讨论,着重探讨了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规范性及伦理性,他们各抒己见,交流学术、碰撞思想,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张希在总结讲话中对广大师生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在科学研究中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确保发表的研究成果具有可重复和精确性。二是要学会区分学术不端和不严谨,有意为之是学术不端,无心之过是学术不严谨,两者需加以甄别。科学的进步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科研工作者既要坚持求实求真的科学精神,也要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三是化学的疆域一直在变化之中,在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希望化学工作者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发展化学,与其固守疆域,不如打破成规,跨越边界,建立化学新的研究范式,大胆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重大原创成果的突破。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