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吉林大学中心校区经信F1阶座无虚席。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大勇受吉林大学展翼学社和行动者协会之邀与吉大学子畅谈“金庸小说中的佛教思想”。

在近3个小时的讲座中,马大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佛教简史和基本教义,从神秘的古印度到雕梁画栋的南朝,从公元前五世纪的乔达摩·悉达多到二十世纪初的弘一法师李叔同,亦庄亦谐的语言使同学们在阵阵欢笑声中学到了很多佛教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马大勇带领大家重温金庸《白马啸西风》《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小说中的部分细节,将其中隐含的佛教思想展现在大家面前。他还着重分析了《鹿鼎记》和《天龙八部》这两部在他心中位居前两位的金庸小说中体现的佛教思想,并以此为视角重新剖析了韦小宝、萧峰、段誉等人物的性格和特点。他认为金庸小说中最能体现佛家思想的是“形而上”极致之作《天龙八部》,并结合陈世骧先生对《天龙八部》的评价,提出:“200多万字的大书完全是在‘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佛教理念指导下写成的。”

“我认为,金庸的伟大不只在于宏大的叙事,而更体现在细节,一段风景的描写,两个人物的对话,最能体现作者的文学底蕴。”马大勇如是说,并举了很多为同学们所熟悉的小说情节,向同学们展示了“神秘的不可抵抗的命运之手”是如何将人物“玩弄于股掌之中”。他紧凑的逻辑、激情的表达、幽默的语言引导同学们随着金庸小说中的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曲线时而沉思,时而叹息,时而尽展笑颜,阵阵掌声和欢笑贯穿始终。(吉林大学网络通讯社中心站 闫予晗 、张楚炀/文,李笑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