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吉林大学博士后工作40周年《晨星》系列人物报道——

阿力木:从边疆学子到国际前沿的追光者

发布日期:2025-11-27      编校: 饶明月     审核: 刘斯伟     点击:

【记者/文武 研究生记者 刘其开】

阿力木(Alim Abdurahman),2020—2022年在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入选吉林大学首批“鼎新学者”支持计划。2022年9月入职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准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24年12月晋升教授工作至今。长期致力于有机发光自由基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器件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Material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B和C类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吉林省优秀青年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入选吉林省高校优秀青年科研创新人才储备库等。

破茧成蝶:在跨界融合中淬炼科研初心

张希校长向阿力木颁发“鼎新学者”牌

“是宣传部的老师么,我的办公地儿不太好找。”在唐敖庆楼D区复杂走廊的尽头,阿力木提前等待着记者的到来,在会议室落座,被问及自己的学术历程与感悟,阿力木沉思了片刻,缓缓地说道:“我很喜欢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阿力木的学术之路,始于新疆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本科与硕士阶段的扎实积累,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实验基础与理论功底。阿力木说道:“原本我没想过离开新疆,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告诉我,阿力木,你应该出去看看,去更高的平台,才能做更深入的研究。”

自此,他跨越地域与专业的边界,怀揣着对科学更深层次的追问,北上吉林大学,投身更广阔天地,开启了一段跨越学科、突破自我的博士生求索之旅。

阿力木与博士后合作导师李峰教授

阿力木谈及自己的选择时说:“博士期间我师从化学学院李峰教授,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渐摸到科研门道,也深深体会到师生并肩攻关的乐趣。”博士毕业后,阿力木凭借扎实的学术积累入选吉林大学首批“鼎新学者”,正式踏入独立科研的殿堂。“刚刚入选鼎新学者的时候,张希校长跟我们每一位入选者谈了话,解答我们关于学科、研究工作的一系列问题,我们都受益匪浅。”阿力木提起自己的博士后生涯说道:“来到吉林大学是我做的最不后悔的决定。”

博士后期间,他拥有独立申请科研经费、确立研究方向的权利,也在这段关键时期,完成了从“科研执行者”到“科研引领者”的华丽转身。在合作导师的帮助下,与剑桥大学等国际顶尖团队合作,首次提出并验证“高效碳基发光自由基的分子设计规则”,此外也提出了利用“激发态的有效杂化”来提高自由基在高极性溶剂中发光效率的策略;这些规则和策略指导了一系列发光自由基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是发光自由基领域中的重要突破。相关工作发表在了《Nature Materials》和《CCS Chemistry》等国际著名期刊上。“那时候第一次拿到自己独立的科研基金,李峰老师说你自己拿着自己决定就好,就特别地激动,第一次感觉自己是个独立的科研人员而不是学生了。”阿力木提起第一次拿到自己的博士后基金的心情,依然兴奋着。

攻坚克难:在探索未知中开辟科研新境

科研之路并非坦途,而是一段充满创新激情与失败苦涩交织的旅程。在李峰教授的建议下,他尝试将碳自由基的策略拓展至氮、氧等其他元素自由基体系,试图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发光自由基家族。然而,这并非易事,这是一条前人从未尝试过的路,“那段时间特别辛苦,但一直没有任何突破性进展,有一次以为有了结果,半夜我激动的给李峰教授打电话,老师也很激动。我立刻连夜验证,做了整整两周,结果发现只是个错误。”回忆起那段时光,阿力木依然流露出无奈的神色。

此后,他在错误和失败之中不断学习,不断启发。在实验中首次发现了具有发光性质的凯库勒(Kekulé)双自由基TTM-PhTTM。其成果陆续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等国际顶级期刊,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并被长期追踪,形成新的学术热点。

阿力木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的文章

他也不断探索从未有人触及过的新领域——通过温度和磁场实现双自由基和多自由基材料单分子自旋态和发光性质的调控,为自旋光电子学与量子器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3年,其相关成果首次发表于光学领域顶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当下国内实验室设备的限制,部分研究一度受阻,但他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借助海外实验平台完成关键步骤,推动“借船出海”的科研突围。“这次被邀请去日本九州大学参加学术交流,也找到了几个可以合作的对象,之后也会继续推进这个方向的进程,建立广泛的国际学术合作网络。”阿力木说道。

阿力木在日本九州大学国际研究交流中心

其实,最初他开辟的这一新方向并未引起合作导师李峰教授的特别关注,后来却逐渐赢得了老师的认可与兴趣。“老师也开始了类似方向的研究,这或许是对一个学生最大的肯定。”阿力木笑着说道。

薪火相传:以育人初心点亮科学未来

今天的阿力木,已从一名博士后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青年科学家,一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他扎根吉林大学,组建了自己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培养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

同时,他也成为了博士生导师,如同一位慈爱的园丁,用心浇灌着每一颗科研的种子,期待着他们在未来绽放出花朵。“我一直都对我的学生说,每一分努力都会有成果,将来的你们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阿力木的话语中展现着自己对科研工作的态度与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努力终有回响,阿力木的两个博士生同时获得了2025年度“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阿力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阿力木,把博士后经历说成是他学术生涯的“黄金三年”,这段时光赋予他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攻坚克难的勇气以及更加严谨细致的科研态度。正是这段宝贵的经历,为他后续成功获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恩自己曾经的选择”,从边疆学子到学术前沿,他一路践行着这句话。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