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吉林大学在“电驱动下多元量子点中的秒级空穴存储”方面取得了新成果

发布日期:2025-09-02      编校: 依过     审核: 冯子宸     点击:

【供稿:物理学院】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作为新一代显示与照明技术的关键器件,正引起学术界与产业界的高度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QLED凭借其快速光响应能力与可调发光特性,可实现光学写入、读取以及多级编码的功能,具备集成传感、存储与显示功能的潜力。而QLED实现写入/读取功能的核心在于电荷的有效存储与载流子的积累、提取以及再复合过程。因而,实现其类存储器功能的关键在于对电荷储存及后续提取复合行为的有效调控。因此,深入理解并调控其内部的载流子动力学过程尤为关键。

近日,吉林大学纪文宇教授和张汉壮教授等人制备了基于Cu-In-Zn-S(CIZS)量子点的电子发光器件,并系统地探究了影响其空穴储存的关键因素,通过瞬态电致发光(TrEL)和瞬态光致发光(TrPL)等表征,揭示了基于CIZS量子点器件中的电荷分布及工作机理。研究表明,在脉冲电压的激励下,该器件的TrEL响应在上升沿与下降沿分别表现出显著的电致发光过冲和尖峰现象,这一独特特征源于器件内部的电荷存储效应。该性能的获得主要归因于两方面:其一,CIZS量子点中Cu相关缺陷态能级形成局域态,有效延长了空穴驻留的时间;其二,合理的器件结构设计进一步强化了空穴限制效应,即选用更深HOMO能级的BCBP作为空穴传输层(HTL)抑制空穴回迁,同时在HTL中插入约为3 nm厚的PPT薄层,利用其较低的LUMO能级和自发取向极化特性,能够有效俘获泄漏的电子,从而进一步提升器件的空穴存储。此外,该文章还系统探讨了器件中电荷存储效应对脉冲驱动参数的依赖关系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适当延长脉冲驱动时间(tw)及提高反向驱动电压(VR)有助于增强量子点中空穴的存储效应与剩余载流子的提取效率,从而显著提升器件的“读取”能力。基于该独特特性,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常规QLED的写入–读取工作模式。器件实现了长达0.8秒的空穴存储时间,为QLED开辟新的工作模式和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防伪识别等对高密度存储与响应延迟具有特殊需求的场景中展现出潜力。相关成果以“Second-Scale Hole Storage in Electrically Driven Multinary Quantum Dots”为题目,发表在Nano letters期刊上。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朱炳焱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本文通讯作者为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张汉壮教授、纪文宇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和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

https://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nanolett.5c03663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