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物理学院汪胜晗研究员、孙成林教授等人在水系锌电池Zn||MnO2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5-04-22      编校: 依过     审核: 冯子宸     点击:

【供稿:物理学院】近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光学专业汪胜晗研究员、孙成林教授团队在水系锌电池Zn||MnO2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To Make a Painstaking Investigation: Revealing th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in Aqueous Zn-Mn Batteries为题,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

水系锌离子电池因其在可再生大规模能源储存中的潜力,被视为最具吸引力的候选技术之一。然而,尽管Zn||MnO2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在弱酸性水系电解液中的储能机制仍存在争议。尽管原子级电子显微镜的观测为H+嵌入/脱嵌反应提供了证据,但仍有许多现象难以解释,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揭示弱酸性Zn||MnO2电池的真实机制。

本文基于Zn||MnO2的电池系统,并通过分离变量巧妙地调节了电池内各部分的成分变化。排除了Zn2+/H+嵌入的可能性,并有力地证明了溶解/沉积机制的主导地位。这项研究指出,有争议的双放电平台的化学反应皆为溶解反应,分别由质子和锌离子主导。放电平台I是由电解质中过剩的H+主导的MnO2溶解,而放电平台II则是当质子浓度降低到产生Zn(OH)2时,Zn2+水解释放质子而产生的平稳放电平台。这项工作使人们更好地理解了Zn||MnO2的溶解/沉积机制,为锰基水系电池的实际应用铺平了道路,也为研究电化学反应机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方法。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物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郭东旭与物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孙杰,通讯作者为吉林大学物理学院汪胜晗研究员和孙成林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和吉林省科技厅项目基金的大力支持。

论文全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05102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