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吉林大学考古队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开展中俄联合考古发掘

发布日期:2024-09-09      编校: 文武     审核: 张倩     点击:

【供稿:考古学院】2024年7月9日至8月20日,吉林大学考古队赴俄罗斯伊尔库茨克进行中俄联合考古发掘。本次联合考古队发掘的霍尔姆希诺遗址3号地点,位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乌索利斯基区霍尔姆希诺村东南侧,别拉亚河(白河)左岸的一级阶地上。吉林大学考古队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王立新教授和考古学院外国考古系教师权乾坤带队,考古学院博士研究生张振腾、何杰韵、苗霖、郭紫烨,硕士研究生潘鹏旭、木尼热·萨地克、申颜钰参与发掘。

中俄联合考古队队员合影

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是俄罗斯久负盛名的大学之一,孕育了俄罗斯考古学界的“伊尔库茨克学派”,并涌现出了以奥克拉德尼科夫、梅德韦杰夫为代表的众多考古学家。2023年上半年,该校考古系主任叶卡捷琳娜·利普尼娜及伊万·别尔德尼科夫教授到访吉林大学,并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和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分别签订合作协议,本次中俄联合考古发掘就是两校合作协议的成果之一。

此次发掘,中方团队从前期的扎营选址到实际的发掘均全程进行了深度组织和参与工作。在发掘方法与技术上与俄罗斯团队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发掘共计200平方米。考古学文化内涵以新石器时代为主,涉及到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及中世纪等多文化地层遗存。遗迹现象以灶和灰坑为主共计40余个单位。出土遗物有网纹与绳纹陶片、细石核、石叶、玉刀及动物骨骼等。

在本次发掘中,中方人员对遗迹现象的精确把握,使得本次发掘辨认出了遗迹之间及遗迹与地层之间的打破关系,为进一步厘清贝加尔湖西侧诸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材料。也为进一步探索东北亚北部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早中期的人群流动与技术扩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王立新教授指导田野发掘

发掘现场照片

发掘工作闲暇,俄方准备了石器打制、陶器制作等一系列实验考古活动,双方学员进一步体验到了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细节。发掘期间,中俄联合考古队还对安加拉河南部乌斯季-别拉亚、伊萨科沃遗址以及布里亚特通卡盆地数处古遗址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大量的石质、陶质遗物,为未来进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模拟陶器制作实验

营地夜晚的篝火联欢

吉林大学考古队参观了伊尔库茨克州立博物馆、塔利茨民俗博物馆、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贝加尔中心的办公区和实验室。

中方队员参观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贝加尔研究中心图书馆

此次中俄联合考古发掘正值中俄文化交流年,吉林大学与伊尔库茨克大学联合考古队首次合作发掘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两校考古机构的传统友谊,也极大促进了学生培养、合作科研等全方面的交流合作。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