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光明日报】“五一”假期第一天,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凤仪比往常起得更早。她来到黄大年纪念馆,换上志愿者服装,摆放围栏、设置登记台、检查馆内陈列品。
劳动节期间,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地质博物馆和历史名人纪念馆面向社会开放,许多学生志愿者、教职工,主动放弃休息、投入到服务工作中。“我原本计划假期去北京,票都买好了,可看到学校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后,还是退了票、报了名。”毕凤仪说,“我今年就要毕业了,能在劳动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意义深刻!”
纪念馆入口,毕凤仪在为游客引导方向,兜里的电话也震个不停。她不仅是学生志愿者带头人,还是对外联络员,平均每天要接听30多个咨询电话。“我看到很多人来纪念黄大年老师,感悟‘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虽然从早忙到晚,但我感到很光荣。”毕凤仪的笑容里透着欣慰。
“这就是黄大年教授的办公室,他常常会在这里忙到深夜……”在黄大年的办公桌前,纪念馆副馆长于平讲述着和黄大年一起工作的点滴,一群小学生沉浸其中,被她的真情所打动。
于平说:“黄大年纪念馆作为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一定会在孩子心中埋下科技报国的种子。每天约有140名教职工和学生在吉大‘三馆’做志愿服务,这几天的志愿服务也是一堂生动特别的劳动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