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校园快讯   >   正文

周晓虹教授做客吉林大学鼎新讲座

发布日期:2023-10-20      编校: 潘懿     审核: 韩帅     点击:

【供稿:社会科学研究院】10月17日,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南京大学当代中国研究院院长周晓虹教授做客吉林大学鼎新讲座,以“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学重建的话语叙事”为题,为我校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学校师生代表近200人在现场聆听了讲座。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出席活动并为周晓虹教授颁发鼎新讲座纪念牌。讲座由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院长邴正主持。

讲座中,周晓虹指出,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与改革开放同步,并提出将“个人生命史研究带回社会学史”的主张。他通过对40位社会学家口述历史的收集与分析,认为中国社会学自1979年重建以来,以“上山下乡”知青为主体的一代社会学人凭借改革开放的制度背景,成为了社会学重建的主导力量。“知青”学人通过积累丰富的体验获得职业意义,并在“土洋结合”与多元杂糅的学术训练中培养出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社会学理论共存的独特知识体系,从而孕生出对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

周晓虹表示,改革开放后社会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始终以实现现代化为宗旨,沿改革和开放之两翼铺陈开来。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聚焦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及与此相关的社会转型实践之上,以城乡社会调查与研究为切入点,并配合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对现代国家的社会建设与运作机制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现代性塑造展开研究。在中国社会学的学术主体性问题上,他认为,社会转型和文化自觉分别为造就和促成社会学学术主体性提供了客观基础和主观意识支撑,对推动社会学本土化进程发挥着积极作用。周晓虹还从变革时代中知识建构与话语叙事的视角出发,强调通过“知青”社会学人与新一代社会学人间专业素质的互构共享,以期推动不同代际间社会学人的学术传承,造就中国社会学在第二个百年的绵延能力。

在交流互动环节,多名与会学生就新一代社会学研究者在中国社会学自主化进程中何以可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性等问题踊跃提问,周晓虹逐一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田毅鹏在点评中指出,周晓虹教授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这一关键历史时期与“知青”学人个体生命历程紧密融合,探讨了社会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与主体性建构问题,其研究视野之开阔、选题与社会需求之契合、田野调研之深入等都值得与会师生学习。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