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近日,为进一步加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与其共建院校的沟通联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皓一行来吉林大学调研,围绕吉林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研究生培养管理、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工作和研修活动等内容开展交流座谈。座谈会由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主持。

座谈会上,韩喜平详细介绍了吉林大学2022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研究生培养和招生总体情况。他指出,自吉林大学成为共建院校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研究生教学方案》《吉林大学2023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研究生招生简章》等文件,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项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在专项的学科安排上,学校充分发挥综合性优势,搭建交叉学科合作平台与思想理论阵地,建设独具特色的复合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学术队伍,统筹整合优质学科门类,多维度开设专项课程与学术活动。韩喜平强调,吉林大学将以更广阔的境界、更高的站位和更开放的协同理念,与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及各共建院校携手打造学术共同体,努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刘皓指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生院,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国内16所一流院校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开展研究生教育,汇聚全国顶尖儒学研究力量,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端专业人才。今后还将进一步整合各共建院校资源,总结经验方法,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专项特色和联合培养特色,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人才培养和集聚品牌效应。

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张福贵作为吉林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首席学术专家,并从宏观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进行整体性定位分析。他表示,对专项研究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学术上、学理上的双创性理解,提倡从人类大视野中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阐释。

双方还就合力推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打造可共享、可操作的专项研究生学术活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形成一致意见。
会后,刘皓一行实地走访调研了吉林大学校史馆、考古与艺术博物馆、长春文庙•孔子文化园等地。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及吉林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负责人和专项研究生参加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