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数量经济研究中心】7月10日上午,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和吉林省数量经济学会共同协办的“2021年第十届数量经济学国际学术会议(中国·长春)”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东荣会议中心二楼多功能厅开幕,并以线上会议形式向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师生同步转播。开幕式由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巍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吉林大学副校长蔡立东教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高等院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维国、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处处长全一以及吉林大学商学院院长张世伟教授先后致辞。蔡立东在致辞中介绍了吉林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丰硕的教育成果以及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特色优势和取得的成绩,并对中心多年来持续办会产生的有益学术作用和社会效益给予肯定。

本次会议共收到稿件248篇,经遴选后的参会论文78篇,吸引了来自国内外12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与会人员围绕各自领域进行了学术报告,并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7月10-11日,会议按照论坛形式开展会议论文报告与学术交流,共开设13场主题论坛、2场数量经济学&数学跨学科专场论坛和1场重大项目专场论坛。其中,主题论坛涵盖了“新经济与理论发展”“计量经济方法与应用”和“智能化与数字经济”等13个主题;数量经济学&数学跨学科专场论坛围绕“新经济与决策”和“量化投资与大数据”两个主题进行;重大项目专场论坛依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测度与防范体系构建研究”展开专题讨论。为给更多青年学者提供成果展示与学术交流平台,开幕式前日,会议先行组织了3场青年学者论坛,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学术期刊编辑给予点评指导。会议前后还举办系列高水平学术讲座,其中包括数量经济学国际前沿讲座10场、SSCI期刊主编讲座2场、数量经济学国际讲习班4场,为积极推动国内外研究的融合转换与深度合作、不断夯实和深化数量经济学的研究基础、持续推进经济学理论方法和计量模型转化为系列重大应用成果提供发展平台和重要支撑。
开幕式后,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新文科建设的号召,蔡立东牵头发起了以“新文科建设的发展理念与改革思路”为主题的新文科建设论坛。论坛在东荣会议中心第一会议室举行,由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姚毓春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教授、北京物资学院党委书记王文举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李海舰研究员、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王维国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吴卫星教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杨晓光教授、宁波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唐绍祥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屹山教授参加本次论坛。论坛上,蔡立东代表主办方致辞,介绍了吉林大学新文科建设的具体思考和举措,提出吉林大学在新文科建设领域面临的“八个问题”,并对会议提出了深切期盼,希望与会专家发表真知灼见、积极建言献策,共叙新文科建设的发展理念和改革思路。与会专家代表纷纷进行交流发言,深入探讨文科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做法,围绕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格局、加快培养新时代文科人才等方面,对新文科教育发展和学科建设提出了详细建议。
在东荣会议中心二楼多功能厅召开的数量经济学科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洪永淼教授主持。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正新教授、天津财经大学白仲林教授、东北财经大学副校长齐鹰飞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杨继生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教授、南开大学张晓峒教授、吉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隋建利教授先后发言,围绕所在单位数量经济学科的建设情况、发展规划和面临的问题作介绍,并就吉林大学数量经济学科平台建设、学科方向凝练、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洪永淼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提出,数量经济学科建设面临“论文过度模型化”和“大数据时代”两个挑战,要紧跟大数据时代发展的背景,以科技进步和科学实践推动并引领经济发展。本次论坛强调了数量经济学在推动我国经济学科发展、决策科学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拓宽数量经济学科建设思路、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发挥数量经济学科的优势和价值提供了有益启示。
来自中国以及加拿大、美国、英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在线参与了本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