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文学院】日前,由共青团吉林大学委员会与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吉大文学周系列活动如期举行。活动通过诗会、论坛、晚会、恳谈会等六场特色活动,为全校师生打造文学盛宴,集中展现了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与蓬勃的文学活力。


5月11日,文学周开幕式举行。著名文学编辑家宗仁发、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席金仁顺等文学名家,兰亚明、邹进等杰出校友诗人出席开幕式。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张福贵、校团委书记马景惠、文学院暨新传学院院长张丛皞等从新时代文化事业视角,阐释了传承吉大文学传统的时代价值。金仁顺、邹进分别代表省作协和校友发表热情致辞。开幕式由刘庆教授主持。

学生、教师、校友以歌舞、朗诵方式致敬废名、公木二位北上先生的诗魂,朔风文学社、荒岛诗社联袂呈现诗人作品联诵,串联起32位吉大诗人跨越半个世纪的创作,生动演绎了吉大诗脉的绵长传承。李若木校友在开幕式捐资成立李健君文学奖,以25万元专项基金鼓励学生创作。
同日,校友诗人伐柯和陈陈相因分别进行讲座与分享会活动,畅谈吉大诗脉的历史与未来。

12日,“AI时代的文学创作”论坛召开。论坛由王学谦教授主持。来自文学、影视、理论界的八位专家学者展开跨界对话,他们在肯定AI技术赋能的同时,强调人文积淀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共同认为AI无法替代人类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真正的创作灵韵始终根植于人的诗意栖居。

13日,展现文学多样形态的“文学之夜”晚会上演,21个学院的50余位学子通过武术、舞蹈、朗诵、曲艺等艺术形式,创造性转化中外文学经典。节目体现了吉大学子的艺术素养,展现了学校“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丰硕成果。

16日,“作家进校园”恳谈会举行。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刘醒龙来到吉大,分别与李振教授、张涛教授展开对谈,并与在场师生交流。毕飞宇分享突破创作极限的心路历程,强调身体感知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刘醒龙通过回顾民办教师题材小说的创作,阐释作家赤诚温情的社会担当与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
本届文学周充分展现了吉林大学深厚的文学传统、跨学科资源整合能力和“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通过文艺展演、校友协力、名家对话等多元载体,为青年学子搭建文学成长阶梯。有着光荣文学传统的吉大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的文学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