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记者 张宏伟 摄/记者 徐立华 新闻科学生记者 陈洪微】坚持学术为本,追求发展新高度;实施精品战略,增强出版新动能。12月28日上午,吉林大学出版工作会议暨“高质量出版计划”启动仪式在中心校区举行。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吉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栾国栋,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玉柱,党委副书记韩喜平,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李洪明等共同启动“高质量出版计划”。



姜治莹在讲话中代表吉林大学和张希校长,向吉林省委宣传部多年以来给予吉大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指导表示感谢,向深耕一线、默默奉献的学校广大出版工作者们表示敬意。他表示,吉林大学各出版单位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注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几代人的努力,创造了一大批精神财富,留下了一大笔文化遗产,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涵养新时代先进文化作出了吉大贡献。
姜治莹强调,要讲政治,始终坚持党管出版,确保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权落到实处。要担使命,不断树牢出版强国意识,自觉承担起新时代出版使命任务。要抓创新,积极推进出版融合发展,确保出版业始终与时代同向同步。要强队伍,努力培养高素质出版队伍,加强培训教育,锤炼职业修养。要有情怀,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始终葆有对出版事业的不懈追求,坚定职业理想,坚守行业底线,坚持出版标准。

栾国栋在讲话中表示,出版工作是党的宣传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理论建设、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他从围绕“一条主线”,实现“两个增强”,体现“三个聚焦”,实现“五个突破”等方面介绍了吉林省做好2022年出版工作的主要举措和思路。栾国栋表示,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不断强化精品创作生产;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新闻出版行业管理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才意识,不断提高出版队伍整体素质。希望出版部门要加强党对出版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出版工作基本制度抓实抓细,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用好期刊阵地,坚持底线思维,树立风险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孙正聿从“定位、选题、作者、编辑、营销”五个方面阐述了对高质量出版工作的独到见解,深刻分析了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高水平的教科书、高品质的理论读物、高水准的育人成果的路径方法。他表示,高质量学术著作是人类文明史的总结、积淀和升化,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切的时代内涵和深厚的文明内涵,要具有向上的兼容性、时代的容涵性、逻辑的展开性、思想的开放性。学术经典具有超越学科、超越学界,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历史进行塑造和引领的力量。高水平的教科书要具有规范性、前沿性、权威性的特征。高品质理论读物要抓住问题,有理讲理,克服空讲道理的学院派倾向和不讲道理的庸俗化倾向。高水准育人成果可以通过各种典型案例、人物传记等形式,以出版物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使学校立德树人成果充分体现科学性、前沿性。他希望全体出版人通过用心去思考,努力去工作,出版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打造吉大出版更加出彩的靓丽名片,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议由李洪明主持。会上,王玉柱宣读了《关于设立吉林大学“高质量出版计划”的说明》。“高质量出版计划”以做强原创出版、做好精品出版、做优主题出版、做深特色出版为目标,由吉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支持,为学校学院服务、为学科学术服务、为学者学生服务,提振学术信心、涵养科研能力、培育标志性成果,鼓励出版优秀作品、原创精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新时代吉大出版开新局、创佳绩。


会上,吉林大学出版社与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院、社科处、附属学校管理办公室签署出版合作协议。


吉林大学出版社社长张显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总编刘伟、《社会科学学报》常务副主编秦曰龙、《当代法学》主编李建华分别作工作经验交流。
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院、社会科学处、附属学校管理办公室、学报编辑部、出版社等相关部门、单位及各期刊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