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堃教授研究团队在手性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日期:2021-02-26     作者:化学学院      编辑:饶明月     点击:

【消息来源:化学学院】日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堃教授研究团队联合美国密歇根大学Nicholas A. Kotov教授研究团队、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André de Moura教授研究团队在手性纳米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于2月25日在科技期刊上发表了《Enhanced Optical Asymmetry in Supramolecular Chiroplasmonic Assemblies with Long-Range Order》(长程有序结构增强超分子手性表面等离子组装体的光学不对称性)的研究成果(Science, 2021, eabd8576)。论文第一完成单位为吉林大学,第一作者为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鲁俊博士(目前为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吉林大学刘堃教授、美国密歇根大学Nicholas Kotov教授、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André de Moura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手性结构及其调控与生命现象密切相关,是当今化学、物理、材料、生物等众多学科中重要的研究方向。手性生物分子与表面等离子纳米粒子的结合,为手性材料的制备与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但该领域存在亟待解决的科学挑战:目前缺少获得精准手性结构高效和普适的方法及预测手性结构与各向异性因子(g-factor)之间构效关系的理论,这严重制约了超分子手性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吉林大学刘堃研究团队与美国密歇根大学Nicholas A. Kotov研究团队、巴西圣卡洛斯联邦大学André de Moura研究团队的联合研究中,利用超分子相互作用,实现了金纳米棒与人胰岛淀粉样多肽的精准共组装,构建了具有类似于手性液晶的长程有序的纳米螺旋纤维结构,其g-factor可高达0.12;同时提出了更加普适性的预测和解释手性纳米结构与g-factor之间构效关系的新理论;液晶般的颜色变化和纳米棒加速的纤化过程使其可在复杂的生物介质中进行药物筛选(如图所示)。

图 (A)金纳米棒(Gold NRs)促进人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纤维化及与其共组装的示意图,(B, C)精准共组装构筑长程有序的纳米螺旋纤维的电子显微镜照片,(D)纳米螺旋纤维在红光和近红外区域具有极大的各向异性因子(g-factor),(E,F)纳米螺旋纤维具有类似液晶的强旋光性,(G)纳米螺旋纤维用于复杂生理环境中淀粉样类药物筛选的裸眼检测。

这一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吉林大学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交叉学科创新项目的支持。

作者简介:刘堃,吉林大学化学学院、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分子与无机纳米粒子表界面作用机制的研究,相关工作发表于Scienc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Nature. Comm.,Sci. Adv.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

文章链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1/02/24/science.abd8576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