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吉大学子助力长春市朝阳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发布日期:2021-02-03     作者:共青团长春市朝阳区委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松林     点击:

吉大学子助力长春市朝阳区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助防疫之战,展青春风采!

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 孙基诚

我叫孙基诚,是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临床医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临近寒假,我的家乡——长春也没有成功躲过新冠疫情的卷土重来。刚刚考完期末的我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家的时候,看到长春市团委发出了招募社区志愿者的文章,并将在未来几天对长春市居民进行全民核酸检测。作为白医传人,我在去年的新冠疫情阻击战中便决心想要为抵御新冠疫情做些什么。2020年10月,长春市献血站发起了无偿献血的号召,我在学校的献血点献血400cc。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疫情当前更不应当退缩,我随即填写了抗疫志愿者的登记表并且在社区登记了参加志愿者的信息。

2021年1月20日,我接到了来自长春市朝阳区二二八社区的电话,我也正式领命,开始了志愿者工作。

我所在的核酸检测点是长春市朝阳区南湖街道二二八社区柏翠园核酸检测采样点。穿上了防护衣,戴上了防护帽,戴好口罩和防护手套,戴上了志愿者的胸牌,便正式开始志愿服务。我们于早上七点到达社区,换好衣服后开始熟悉各种流程。第一天的主要任务便是在门口帮助居民们完成健康长春的信息填写。虽然平时在新闻中也感受过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容易,自己上手去做的时候更是感同身受。给我感触最深的便是老年朋友。我在进行志愿服务的时候格外照顾他们,他们拿着手机只能干瞪着墙上的海报不知所措,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时候我都会上前去耐心地为老人们一项一项地输入信息,并尽可能地和其他社区工作人员一同为老年群体提供最为方便的核酸检测流程。

第二天,我们在社区的指示下和工作人员们学习了录入信息的流程以及对检测场所的消毒清理工作。每一位居民都十分配合,虽然人群稍显集中,但是在我们志愿者的引导下,大家都会自觉地保持一定距离,耐心等待检测。也有些时候需要我们手动录入信息,口罩会有些隔音,我们也会耐心地倾听并且努力将每个人的信息登记准确。这是我们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应做的最基本的义务和责任!

第三天,我们和社区工作人员便可以完美地配合,轮流进行各项工作。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当天在进行登记时,我们检测点碰到了两位在国内定居的外国人,他们和社区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也出现了一些障碍。我鼓起勇气上前与他们进行交谈,并且为他们进行信息登记。由于他们没有居民身份证,只能通过手动输入的方式来进行,我耐心地为他们进行解释,并且努力地缓解语言沟通不畅给他们和工作人员带来的些许焦虑和核酸检测给他们带来的一些紧张。最后他们也向我们表达了感谢。我想这便是被信任的感觉吧!

这也许就是一个大国的担当吧,疫情当前,我们绝不会放弃一个人,不论年龄,肤色,国籍,我们在疫情面前便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作为志愿者和社区服务人员,就应当有这样的大爱和担当。

通过这次志愿者服务,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容易,以及国家支持下的核酸检测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核酸检测,不论是对我们,还是对其他人,都是安心之举。做了核酸检测便是对自己的关心,对他人的放心,对国家的安心。不论是外国友人还是国人,疫情当下,我们便是一个共同体,只有彼此的信任,扶持,才会帮助我们彻底抵御新冠肺炎,还我们一个坦诚相见的春天!

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王泽霖

我叫王泽霖,现就读于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去年当疫情发生的时候,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我正在进行紧张地复习,只能在电视和网络上看见无数的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冲上前线,是他们不惧安危,舍小家顾大家保护了我们的平安。如今,我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了一名大一新生,又光荣地成为星火计划的入党积极分子。当疫情再一次在家乡爆发,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非常迫切想投入到这次抗疫斗争中,虽然我是00后,年龄尚青,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一直深深在我的脑海里。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想为抗疫斗争作贡献的心情非常坚定,我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亲身参与、体验为他人服务的快乐,所以我第一时间向义和社区报名,争做一名志愿者,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做出表率。

1月21-23日,我在永昌街道义和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参加了三天的志愿者活动,与其他志愿者在自己的岗位每天坚守五、六个小时,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并在空闲时间帮助他人组织疏导、登记。

通过此次志愿活动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学会了关爱他人,也领悟到生命的意义。

植物科学学院 赵一阳

我是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的学生赵一阳,我参加志愿工作的地点是南湖街道卫星社区变电小区,参加活动的初衷是认为青年党员应该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我的父亲是名警察,也同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受父亲影响,我和他在同一天上岗,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我的具体工作是维护秩序、指导居民注册、答疑等。在参加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居民们都很配合,给予了我们志愿者很大的鼓励。有时候居民们的一句“你们辛苦了”让我感到特别暖心。每一位志愿者都会耐心解答居民的每一个疑问,为居民提供最大的便利,帮助他们更快速、安全地完成核酸检测。通过这次志愿工作,我感受到了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易。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 孟子群

我是吉林大学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孟子群,家居长春,又在位于本市的吉林大学读书,在这个新冠疫情防控的非常年份,我的心与长春这座城市紧紧连在一起。

外省疫情的输入,让吉林省和长春市的防疫工作突然变得严峻起来,快速地进行全民核酸检测已成了必须的筛查手段。作为一名共青团员,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有义务去参加这场战斗。

我向团组织报名,到社区去,到疫情最需要的一线去,在那里去当一名志愿者,帮助群众扫码登记,维持秩序,做一份力所能及的义务工作。我看到了百姓的积极配合和井然有序,看到了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严谨辛勤的劳作和忙碌的身影,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巨大动员能力和被焕发出来的整体力量。

疫情就是冲锋号,在全民防疫这杆大旗下紧急集合的,不仅有各级领导、全体医护人员、社区人员,还有我们这些胸前戴着党徽和团徽的学生,无数的青年志愿者。

是的,年轻人是生力军,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我看到庚子鼠年开赴前线的白衣大军中,有半数的战士都是1990和2000年之后出生的年轻人。那是一个个怀揣理想、胸怀大志的有为之士,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向死求生的热血战士。时代需要英雄,需要为国而战的有血性的青年。

参加全民检疫的义务工作,是对我的一次人生历练,也承担了一份应尽的社会责任,更增加了战胜疫情的勇气与信心。

长春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有着无限发展潜力的城市。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在疫情期间能够为国家分忧,为社会服务,我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后继者,我听到了时代的强音和前方的声声召唤。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我是一名学生,更是一名战士。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义务,长春的召唤,就是我的战场。生于斯,学于斯,战于斯,乐居于斯。同这座可爱的城市一起抗疫战斗,与这方热土一起建设发展,我骄傲,我会让我胸前的团徽更加闪耀!

青春的底色永远是理想,因创新而激扬,因自强而精彩。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嘱托,志之所趋,不负韶华。扬起梦想的风帆,向着未来出发、远航。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刻准备着。

动物科学学院 胡铭洋

我是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学生胡铭洋,在这次长春市全员核酸检测的动员中,我受到了学校和团委的号召,报名参加了志愿者的工作,作为青年一代,我认为在需要的时候理应义无反顾,所以我参加了志愿者工作。我被分配到了牡丹园社区,在这里负责登记工作。同时,我又在我家附近的惠民社区担任着引导员的工作。我每天大概要工作十个小时,虽然很累,但是我觉得很有意义,通过这次工作,我真正有机会去为社会作些贡献,也有机会和不同学校的不同年龄的人接触,一起工作,同时也结交下了很多朋友,真正有机会了解到了抗“疫”工作者的工作,更意识到这些工作者们的伟大 。

我想起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知道我所能做的实在有限,但是只要需要,我一定义无反顾!最后,我相信,在大家的付出和努力下,疫情一定会很快过去!

生命科学学院 刘宗明翰

我是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刘宗明翰。我此次参与志愿服务的地点是朝阳区红旗街道的卫星社区检测点,主要负责扫码登记、维持秩序、答疑指引等工作。这段时间是难忘的,也是颇具意义的,此次活动我收获很多,亦感触颇深。

之前看到的抗疫志愿者一直都是出现在电视上,或是新闻里。现在我也有幸加入到这只充满爱与责任的队伍中来,虽然不能上前线,但守护住自己的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同样是一种责任和使命,同样是一种期许和承诺。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在哪里。

这个检测点周围的小区老年人居多,大多数弄不清注册登记流程,或者没有智能机,需要志愿者来帮忙引导,这是一份辛苦的工作,但当看到大爷大妈们从检测点走出来,笑着跟我们道谢招手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也是暖暖的。检测点社区和团委也很照顾我们,反复嘱咐我们做好防护,怕我们在外面冻伤,叫我们换班休息,为我们买饭。学校还会特地来看望我们。

我所学的专业是生命科学专业,我选择它,起初是源于我对生命的热爱、对于生命奇迹的敬重。而这次疫情之后,我明白,这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信念。无论是病毒的研究、科学防范的措施还是疫苗的研制。我们新青年要做的就是去追光、去谱写乐章,中国的生命科学方向亟待发展,中国需要我们。

还有就是要感谢学校的实验室教育。学院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都会进行几周的实验安全教学,对于个人防护、操作安全。像是塑胶手套的穿戴注意,生物废物扔到哪里。我认为这些知识不仅保障我们在实验室的安全,更在生活中时刻提醒着我们,提高了我们的个人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如果说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我们带来的是恐惧,那么,请记住——恐惧会传播,但,爱更会蔓延。

(消息来源/共青团长春市朝阳区委微信公众号)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