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吉林大学举办第十三届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20-12-11     作者:曲家伟      编辑:王松林     摄影: 徐立华      点击:

【文/曲家伟 摄/徐立华】12月7日,吉林大学举行第十三届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学思,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韩宇鸿,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冯正玉、副校长蔡立东等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冯正玉主持。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吴佳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2016届化学学院本科生曹博成作为学生代表分别在论坛上发言。

韩宇鸿在致辞中对吉林大学多年来持续提升和加强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积极为广大博士研究生搭建思想碰撞和交流合作的良好平台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广大博士研究生不断努力学习、提升科研能力,早日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栋梁之才。

开幕式上举行了吉林大学双聘院士聘任仪式。蔡立东宣读双聘院士聘任决定;张希为陈学思佩戴吉林大学校徽并颁发聘书。

论坛活动上,张希作了《科学思维与科技写作》专题报告。他结合从事科学研究以及担任科技期刊编审的经历,讲授了撰写科学论文的基本方法和需要着重注意的细节。他强调,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拓宽人类认知的边界,解决重要的问题,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写作相对于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是第二位的,如果解决了重要问题,写作也变得容易。论文是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不“唯论文”不是不要论文,是需要高质量的论文。他建议学生们先撰写提纲,同导师反复讨论达成共识后再开始撰写论文,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在科技论文写作中,“一张图胜似一千字”,这意味着要反复分析和整理数据,尽可能把数据以清晰紧凑而美观的图表来表示。研究结果初具雏形时就应开始构思文章,因为写文章的过程是重新审视逻辑和论据的过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弥补文章的漏洞。他还提醒大家,署名不是荣誉,而意味着责任。作者署名一定要有实质性的贡献,包括提出想法、设计实验、解释数据、撰写和修改论文等等。

陈学思以《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其应用》为题作报告,介绍了科研团队围绕国家需求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实现相关技术产业升级,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生物可降解医用高分子材料、聚氨基酸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的前沿科研情况。

据了解,在本届吉林大学博士生国际学术论坛活动中,经济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学学院、新能源与环境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工程仿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社会治理热点举办了数十场分论坛活动。来自全国有关重点高校、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及政府部门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同广大博士研究生和教师交流研讨,讨论研究方向、展示学术和产业转化成果、分享科研工作经验,在线上和线下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同学们反响热烈,以投稿论文、聆听报告、自由研讨等方式积极参与到论坛活动中,广泛激发了科研热情、启迪了科学思维、培养和增强了学术创新能力。

研究生院、化学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校内十余家研究生培养单位的500余名博士研究生等参加了论坛活动。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7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代表通过网络在线参加开幕式。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