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吉大新闻   >   焦点新闻   >   正文

吉林大学召开落实教育部 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座谈会

发布日期:2020-03-08     作者:饶明月      编辑:饶明月     点击:

【文/摄 饶明月】3月4日,吉林大学召开落实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座谈会,对于吉林大学如何落实好教育部、科技部文件精神向学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广泛争取意见。吉林大学校长张希,副校长郑伟涛,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处、人才工作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郑伟涛主持。

会上,郑伟涛传达了教育部、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精神。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作交流发言。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地球科学学部学部长林君院士表示,文件中提到的扭转SCI论文相关指标过度的现象并不表示SCI论文不重要,这次文件中强调的是,科研评价要实事求是,而不是用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去评价。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哲学社会学院贺来教授围绕“学术初心”“异化现象”“学术文化”三个关键词谈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科研成果和科学研究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是否提出他人没有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了他人没有解答的问题是考验科研成果的尺度,因此要回归学术初心,回归到科学研究的本质。他表示,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引导学术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引导学术价值观的建设。他建议学校根据不同学科门类特点,组织相应专家调研组,研究制定与学科性质、规律相适应的标准,真正做到差异化评价;完善学术共同体的评价制度,把长期评价和短期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体现综合水平。

物理学院院长马琰铭教授认为,SCI论文是基础研究最主要的一个成果展示形式,因此不能SCI论文至上,但也不能不要SCI论文,问题的核心是要做好分类评价。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比较有难度,更多的是纵向评估,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制定出具有学科特色的、先进性的、被同行认可的评价方案非常重要。他认为应从政策上引导,质量为上,数量为轻,实际上重点评价的是成果的创新性,而不是期刊的影响因子。

化学学院院长孙俊奇教授认为,SCI论文是学者交流的渠道,知识传承的载体,也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正确认识SCI论文,不能贬低,更不能妖魔化。他表示,论文不是唯一的标准,论文的质量与发表在何种杂志上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制。他呼吁减少各级各类评估、评价,回归到科研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汽车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蒋青教授在发言中表示,教育部、科技部出台的文件正合时机,我们要以扬弃的态度,看待SCI以及由它引出的各种指标,避免“大破大立”。他表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不能因为有坏的一面就把好的一面完全放弃。SCI论文对科技行业发展以及国家的发展贡献很大,而过度竞争导致了“SCI至上”,因此,制定客观标准,做好分类评价至关重要。

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高振海教授表示,文件中并没有否定SCI,而是提出了从限制性到参考性的标准,“文件中有些还是属于建议性的条款,有些是不提倡,但不能说干脆不提,不能走的太偏。” 他表示,中国的汽车企业大多不注重外刊,而很多教师和研究生按照SCI的标准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外刊上,很难使得一流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被国内的汽车工业所接受。高振海希望学校能探索一套基于同行评价的职称评审、业绩考核、学业质量考核以及研究生管理的系统性改革方案。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卢革宇教授认为,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是为了扭转在SCI论文相关指标上的片面化和过度扭曲。我觉得要把定质和定量结合起来,质和量同时强调。卢革宇认为,不能利用此次规范SCI论文相关指标为一些不努力工作的人找借口,使其不进行科学研究合理化,导致不公平。要下放评价的权力,全方位细化分类评价,不要矫枉过正。

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丰月教授表示,要客观地评价SCI论文评价在过去为科学发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SCI指标在用的过程出现了问题,但要科学、客观、慎重地对待这件事。”他建议学科在分类评价时,将权力下沉到直属教学部门和人才培养部门,同时增强评价体系的包容性。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华树成教授表示,高水平的SCI论文,还是应该坚定不移地往前走,但医生晋升的标准不应局限于“一把尺子”;博导的遴选,建议主要基于是否承担基金等项目,可以与SCI论文脱钩;提高核心中文期刊的文章地位,鼓励医务人员在中国期刊发表文章。

公共卫生学院李娟教授在发言中表示,要认真审视SCI论文作为一个评价指标在过去评价中发挥的作用,作为基础医学,代表性的SCI论文仍应该作为一个主要的评价指标。对于接下来如何定位学校的SCI应用和评价体系,她也认为应该分类、分学科地去讨论,制定分类评价的标准。

张希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在学校的治理结构中,一方面要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委员的作用,他们是体现教授治学的重要方式,学校出台任何政策前都要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解决重要的问题,创造新的知识。科学研究的成果,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唯SCI,而不是不要SCI。学科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同一学科内部不同的研究方向差异也很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研究的属性分类评价。他表示,在基础研究领域,论文是与同行们分享成果的主要方式;应用研究要注重解决实际的问题,成果可以呈现为专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专利的转化,体现科学研究的价值。张希指出,人们一直在探索成果量化评价的方法,每一种指标都有它的参考意义,但每一个指标都无法全面反映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研究成果的评价归根到底要靠同行专家,定性、定量之间要找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以专家的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以各种定量数据为参考,依靠同行专家对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张希表示,同行评议制度的公信力至关重要,这依赖于良好的学术生态。职称晋升时,要根据院系的发展目标,选择相应学校的专家进行评议,既注重选择大同行,又选择小同行,小同行会关心成果的独立性和独特性,而大同行会关心成果重要性和意义。要建立严格的回避制度,防止利益冲突影响评审的公正性。他指出,造成学术成果评价难的另外一个因素是经常需要对发表不久的成果进行评价,而实际上成果的价值和意义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张希强调,在学校现行的制度和办法中,有一些条款需要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修改;要把学术评价的权力下放到各个院系;回归科学的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学术文化。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