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吉林大学报研究生记者 高健欣 记者 晓蔚 摄/徐立华 研究生记者 艾超】为促进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科学精神,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联合发起了“院士回母校”活动。 11月23日下午,以“你们的未来同样璀璨”为主题的吉林大学“院士回母校”活动在中心校区东荣会议中心报告厅举办,著名石油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校友康玉柱回到吉大与母校师生面对面交流。


活动前,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会见了康玉柱院士一行。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关工委副秘书长于虹,吉林省关工委副主任王立英、副主任兼省教育关工委主任董玉辉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关工委主任王利锋,校友总会副理事长、原副校长韩晓峰出席活动。

王利锋在致辞中向现场的领导和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向康玉柱院士表达崇高敬意,向教育部关工委、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表达感谢。他希望吉大学子珍惜此次与康玉柱院士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康玉柱院士为代表的老一代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为榜样,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定理想信念,潜心读书学习,努力成长成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吉大人的智慧和力量。

于虹在讲话中指出,院士是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杰出人才,他们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品德修养、广博的知识见识、不屈的奋斗历程和过硬的综合素质,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树立了榜样,他们的奋斗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财富和优质资源。她希望吉大学子以优秀学长为榜样,刻苦学习、志存高远、奋发有为,将个人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紧密相连,同社会和人民的需求紧密相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更多力量,作出更大贡献。
活动现场播放了“80后”院士康玉柱专题记录片,回顾了这位年过80岁的石油地质学家、石油勘探家及石油勘探战略家、油气勘探大师、中国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的开拓者,中国古生代海相成油理论的奠基人为中国找油的经历和突出贡献。王利锋、韩晓峰向康玉柱院士赠送了纪念画册。



对话访谈环节,由地球科学学院柳蓉教授和两位学生代表共同担任访谈嘉宾。康玉柱院士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奋斗历程和感人故事。康玉柱介绍了近年来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成果与发展方向,他说,尽管中国的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已经60余年,但是在海相资源、海洋资源、东部老油区的油气田、非常规油气资源等方面,仍然具有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康玉柱向师生们阐释了他如何运用李四光地质学理论找到任丘油田,实现了我国古生代海相油气的首次重大突破,甩掉了中国古生代海相无油气的帽子,也拉开了塔里木找油大会战的序幕。夜宿羊圈、翻车后头破血流仍然坚持找油、举家扎根边疆找油等事例生动地诠释了一位石油地质人在上个世纪70年代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中,仍旧以浓厚的家国情怀做底,奋战在祖国最艰苦、最需要他的石油前线。当康玉柱谈到拒绝国外诱人的高薪聘请条件时说:“党和人民从中学培养我到大学,这些年的理论、经验、知识我应该回报党和人民!”现场响起了经久的掌声。
康玉柱院士对青年学子给予殷切的希望。他语重心长地说,当代青年在选择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应该首先将国家需要放在第一位,然后结合个人的兴趣来决定,将来用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国家干一番大事业。
据悉,康玉柱院士1960年毕业于原长春地质学院普查系。作为石油勘探领域的领军人物,康玉柱今年已82岁高龄,但仍旧活跃在学科研究的第一线,把毕生精力都贡献给了中国石油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