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 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在吉林大学师生中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日期:2021-09-10 作者:吉林日报
编辑:宋薇
点击:
【消息来源:吉林日报】9月8日,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
吉林大学是黄大年同志的母校,也是他生前工作的地方。当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消息传来后,学校广大教师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以总书记信中要求为目标和指引,争做黄大年式好教师。
今年教师节前夕,由吉林大学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和化学教师团队发起倡议,中管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共同发起,全国高校201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积极响应,向习近平总书记致信汇报三年来主要工作情况。
读着总书记的回信,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宁德宽心潮澎湃。他说:“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们的鼓舞,更是一种激励。我们将进一步践行“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加强人才培养和一流学科建设,不负总书记的嘱托,不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吕中元同样感触良多。他表示:“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鼓励,更是对全国广大教师的鼓舞。化学学院全体教师将坚守立德树人初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传承吉大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育人传统,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教授邹晓新从头到尾阅读了好几遍总书记的回信,非常感动。他说:“感谢总书记对我们的信任与支持。我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把研究成果更多更好地应用在祖国的大地上。”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教授郭玉鹏说。
传承黄大年精神,接续奋斗是最好的纪念。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同志不幸因病去世。四年来,吉林大学全校上下大力宣传黄大年先进事迹,推进黄大年未竟事业,使黄大年精神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总书记在回信中肯定了大家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凝聚团队力量,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绩。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我要继续传承和发扬黄大年精神,做好学生的表率,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罗克全说。
黄大年精神不仅深植在吉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更深深影响着广大吉大学子,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为国奉献、为国担当的种子。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时,大家同样十分激动。
“踏实做人、严谨治学、无私奉献,是我所理解的黄大年精神。因此,作为一名本科生,接下来我要不断努力学习好专业知识,利用好学校搭建的先进平台,掌握更多的科研本领,为之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吉林大学学生高士钦说。
吉林大学学生迟茜文表示,“我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贯穿在自己学习、科研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争取早日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是黄大年生前所在学院。作为纪念、学习、宣传黄大年精神的重要阵地和平台,吉林大学黄大年纪念馆于2017年9月在其生前办公室原址改建落成。在这里,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都记录着黄大年同志不平凡的一生。
在纪念馆开放这4年时间里,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约3万人。
“作为黄大年精神的发源地和事迹展示中心,黄大年纪念馆已经是我们教育师生的思政第二课堂。”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纪念馆副馆长于平表示:“黄大年老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影响、激励和鼓舞的不仅是一个团队、一所学校,而是一批学子、一代人。作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我们也必将不负总书记的期望,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