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吉林大学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为契机,创新开展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的纵深化、立体化“三进”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11月初,校党委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活动的通知,还专门召开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着力在制度设计上下功夫,部署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
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过程中,吉林大学专门成立了由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专题研究教材内容,组织协调编写工作,形成了分年级上课有主题、骨干老师授课有专题的务实工作方法。课程安排上,学校在低年级学生中开设了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专题,在高年级中开展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意义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等专题。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喜平作主题报告,同时开设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程30门。学校还邀请名师名家为学生开设讲座,并鼓励他们做本科生班主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直接服务。吉林大学现有100多个大学生社团组织,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吉林大学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把党的创新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等工作有机结合,相互协调,以系列实践活动为载体,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变“两课”教师的“单兵作战”为全校的“集团作战”,变单纯教育教学为关注学生成长,使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
学校除狠抓课堂教育教学外,还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消化所学知识,这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目前,吉林大学各个学生党支部都组织开展了公开承诺与示范岗建设活动。比如:艺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提出创建社会实践型党支部,开展青春辉映夕阳红――爱心助老活动、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活动;汽车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提出班风、学风建设示范岗;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建立科研创新先锋团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