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吉林大学把握发展机遇,争取发展资源,拓展发展空间,胸怀天下,合作发展,努力打造校部(委)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等办学模式,在对外合作领域已初步构建起全方位开放、有吉林大学特色的发展格局。
——校部(委)合作取得新突破。吉林大学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开展全面合作,共建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教育部《关于合作共建中国农业大学等8多高校及开展相关工作的协议》的签定,将充分发挥吉林大学在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作用。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同签署《教育部、国土资源部共建吉林大学地学部协议书》标志着吉林大学将继续成为国家国土资源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作为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的牵头单位,受国家汉办委托,吉林大学承办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教师暨赴蒙古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项目”。国内170多所高校和单位的千余名教师来校参加培训,并成为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学校制定了《百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计划每年派出10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吉林大学与中国残联、吉林省残联三方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共建吉林大学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迈上新台阶。吉林大学与神华准格尔资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2500余万元的“准格尔矿区粉煤灰综合利用工业化技术系统研发”项目合同。与中国一汽集团签订“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启动了“建设吉林省汽车自主创新体系联合行动”,成立了具有实体性质的吉林省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启明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广东省佛山市科技企业代表团进行科技洽谈对接。作为长春生物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员单位,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科技支撑、资本支持、中介服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产业导向”的运作机制,推动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制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和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成果推广与转化。与大庆油田达成了今后开展合作的基本共识,共同参与国家新能源开发等重大战略科研项目合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国家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校地合作实现新跨越。启动实施了《吉林大学服务吉林发展与东北振兴行动计划》。重点与省内支柱企业组建汽车技术开发工程平台,组建潜在油气资源开发“产学研用”合作创新平台、组建大材料科学交叉学科创新研究平台、组建“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组建吉林大学新药科技创新中心、与吉林省卫生主管部门共建吉林省重大疾病及重大疫情防控研究中心,合作推进长春市“信息化教学工作示范应用项目”。主动参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研究和东北亚问题研究。与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举办“集团发展模式与集团管控高级研修班”,培养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此外,还与吉林市、松原市、通化市、四平市、珠海市等地方政府开展全面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持。
——校校合作结出新硕果。吉林大学与台湾地区3所高校、大陆4所高校和一个研究所新签、续签合作协议。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签署合作协议。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共同签订了《东北六所高校本科生培养协议》,成立了大规模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校际合作组织——“东北六校教学联盟”。
近年来,吉林大学通过合作直接参与和贡献于国家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主动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通过合作使师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合作使学生尽快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开放合作已经成为吉林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