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馆内的“声光电”系统展示了宇宙形成的过程
【吉林新闻网】吉林新闻网长春9月27日电 2010年,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迎来了建馆以来的首次大规模陈列改造,近日,经过近两年的闭馆改造,全新的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已经展现出了全新的面容。
昨日,记者走进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馆的陈列设施、环境、手段等,与之前相比更加先进,展示形式也更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扩建改造后的展厅陈列面积增加了500平方米,目前展区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地球奥秘厅,生命起源与进化厅,矿产资源厅,奇石、宝玉石厅及恐龙厅。她透露,新馆的陈列改造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具体的开馆日期尚未确定,但是预计很快就会对公众开放。
再现长白山天池形成过程
走进地球奥秘厅,一组组展柜当中,整齐陈列着珍贵的标本,从地球的形成、地球的物质组成、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四个方面,展示了地球的形成及地质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沧海桑田的变迁。
“猜猜这个黑柜子里是什么?”工作人员把记者带到地球奥秘厅里的一个黑色的玻璃柜子前。“这是模拟长白山是如何形成的。”这位工作人员的话音刚落,柜子里面突然发出声响,眼前的长白山开始震动,地壳随之破裂,随后,地下深处的岩浆沿着破裂带飞速上涌并冲出了地面,这是壮观的火山爆发画面。火山爆发后,暴雨倾盆,死火山口积聚淡水,风景如画的火山湖——长白山天池,就这样形成了。“这是将长白山幻影成像,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方法,直观再现天池的形成过程。”工作人员说。
现场“找矿”、“找宝石”
新馆的矿产资源厅,利用博物馆丰富齐全的矿产标本全面展示出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这些矿产和宝石,都分布在哪里?在这两个展馆中,游客都能亲手寻找答案。比如奇石、宝玉石厅展厅,设置了立体的中国宝石资源分布图,上面分布着一个个小灯。“看,这是想要的矿的分布。”展馆中间的一个操作台前,工作人员按动上面的按钮,图上的小灯就亮起来。“想要查找哪种宝石的分布,就按哪个按钮,图上就会直接显示位置。”矿产资源厅中设置的“地质找矿展教具”,也能让游客亲自操作获取信息。
恐龙展厅魅力依旧
新馆中的恐龙展厅,里面陈列的十多具恐龙骨架、恐龙蛋及恐龙脚印化石,与陈列改造之前并无变化。但是,它依然能够用难得一见的魅力吸引游客。6米高的嘉荫卡龙化石,安静伫立在展厅最里面,陈列在展柜中的我省出土的第一具恐龙骨架化石——“长春龙”,是一具55厘米高的“微恐龙”,此外还展有山东棘鼻青岛龙的部分化石及恐龙蛋、恐龙脚印等化石。
新开放的教学、科研开放实验室是本次改造新增加的内容,这里是典型岩石矿物标本的天堂。展柜陈列着大量的岩石矿物,同时还设立岩矿标本电脑查询区,供游客查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