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吉大   >   正文

吉林大学扎实推进校院两级“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发布日期:2011-11-22     编辑:陈建华     点击:

     

教育部门户网站:吉林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要求,高度重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工作。经过前期准备、起草论证、征求意见等一年多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了《吉林大学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学术、人才、开放合作、国际化战略等十个配套子规划的编制工作。创新规划形式,深入推动院级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了校院两级规划体系结构。

——领导重视,发扬民主,充分发挥学部职能。自学院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各学院纷纷成立了由院长、书记挂帅,院其他领导分工协作,院教师代表参加的学院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学院规划编制工作;学校领导按照分工深入到每个学院,参加学院规划编制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为学院规划编制把脉;在学院规划编制过程中,专家学者广泛参与,积极发挥学部、学院两级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的职能作用,使学院规划编制的过程真正成为全院上下理思路、探问题、达共识、谋发展的过程;为了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院级规划,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咨询、论证活动重点以学部为单位进行,充分发挥了八个学部的职能作用,学部长组织规划咨询论证,联系学部校领导、各学院党政负责人、各学部学术委员会、教学委员会委员参与论证,进一步明晰了各学科发展方向,通过学部专家学者的咨询审议进一步推进了多学科资源的交叉融合和学院间的沟通合作,提高了学院规划编制工作质量。

——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确保规划可用能用管用。一是各学院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注重对自身发展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全面梳理近些年各单位的发展思路,总结办学特色和主要成绩,明晰各单位在学校发展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认真分析国家、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学院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国内外同类学科的比较来看,自己的劣势与不足是什么,然后明确发展目标,定性与定量目标相结合,使其具有可考核性。二是工学部、地学部、农学部的相关学院还组织学院领导,集体到国内兄弟院校进行考察学习,力争使“十二五”规划编制定位准确。三是根据建设目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与发展措施,努力将本单位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既保证了学院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又使其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力求能用、管用、见效。

——注重衔接,突出特色,强调走内涵建设之路。为推进学校规划精神的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强调校级规划的实施和落实最终要通过学院规划来体现。因此,各学院在编制规划时都认真学习贯彻学校中长期规划纲要及其十项配套专项规划的主要精神,注重做好与学校规划纲要及新一轮“985工程”、“211工程”建设规划的衔接;在指导思想上强调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把握时代特征,结合学校科学发展实际,切实把战略重点转到内涵建设上来,力争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术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积极探索具有吉大特色的发展模式;在发展指标设计上强调各学院规划指标的总和,一定要大于学校总体规划的指标,以此激励学院开拓进取精神,激发学院内在发展动力,努力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各学院规划编制工作突出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内涵建设与内涵发展各项任务得到落实,力求编制符合学院自身特点的,富有学院特色的发展规划。

——深化改革,重心下移,切实推进管理制度创新。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党委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求各学院规划编制过程中突出将改革创新的思想贯穿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为提高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学校规划明确给予学院相应的资源自主权,依学院申请开展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学科特区、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建立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农学部、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还就落实人财物管理自主权进行改革试点。各院级规划编制工作也纷纷与学院内部的资源分配、个体学术规划相结合,让规划做事业的先导,力争将“软规划”变成“硬约束”,把发展理念创新反馈给每一个参与者,达到凝聚发展共识、落实目标责任、实现科学发展的目的。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