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狐网】本报讯 (记者张佳)12日,参加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圆满完成任务的吉林大学两名80后博士张楠、范晓鹏返回长春。
张楠和范晓鹏都是在吉林大学读的本科、硕士、博士。张楠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范晓鹏目前还是在读博士。虽然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但两人只差5岁(张楠1981年生人,范晓鹏1986年生人)。去年7月,两人在网上报名参加南极科考队并成功入选。去年11月3日,两人随队从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出发,在经历了163天后,于2012年4月8日返回上海。
据了解,第28次南极科考队由218人组成,共执行31项科学考察、10项能力建设和多项常规保障维护任务。张楠和范晓鹏此次承担的科研任务是在南极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钻洞。“冰穹A”位于南极内陆1200公里的高原地带,是南极“冰盖之巅”,海拔高度4093米,被看作是地球上自然条件下最冷的地方,气温可达零下一百摄氏度,极具科研价值。这一地区是目前公认的钻取南极深冰芯最理想的地点,因为可以取得超过一百万年的古老冰芯。张楠、范晓鹏的主要科考任务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他们在“昆仑站”驻留了将近20天,每天的工作是打洞钻取冰芯。
张楠说,回来后他们将为学校极地研究中心的师生们介绍南极大陆的情况及如何开展极地科研工作。
作者: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