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 徐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胃肠内科内镜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1986年徐红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留校工作至今。在25年的忘我工作中,徐红始终遵循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以过硬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了美好圣洁的白衣天使形象。日前,记者通过采访,从多方面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徐红的先进事迹。
党员的责任心
让她成为好医生
第一次见到徐红,她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永远挂在脸上的笑容,也就是这个温暖笑容加上精湛的医术,让她得到了患者们的信任。“我是1985年入党,这么多年受党的教育,做一名好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所在。”徐红说,她有今天的成就要首先感谢党的培养。
在采访中得知,徐红从1998年7月开始担任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胃镜室主任。10多年来,她把全部身心都扑在内镜微创诊疗事业上,推动了吉林省消化内镜事业的发展。
不顾个人安危
放射线下治病患
在25年的医疗生涯中,徐红始终工作在紧张、繁忙的临床第一线。只要病情需要,都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到目前为止,徐红累计诊疗病人数万例,完成疑难微创手术数千例,远远超过规定工作量几十倍。
徐红主任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疗。这种诊疗需要她穿着三四十斤重的铅衣在放射线近台照射下操作,而一站就是数小时。有人劝她为了自己的身体,还是算了吧。可她却说:“医生有时是要以牺牲自己的健康换取病人的健康,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病人的生命。医生要有这种牺牲和奉献精神,才能在某些领域取得有价值的进步。”刚开展此项技术时,她和同事每次都要搬运沉重的仪器设备到放射线科进行操作,经常一干就到了后半夜。有一次她连续在放射线下工作了7个小时,一位患者一生中可能只接受这样的治疗一次,而徐红却无数次在这样的环境下治愈了一个又一个患者。
不忘母亲教诲
认真思考认真做事
“当医生不认真,做不了好医生,认真思考认真做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提高。”这是徐红的母亲一位老医生对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样的言传身教,铸成了徐红骨子里的执著和认真,对每个危重疑难患者绝不掉以轻心,绝不轻言放弃。
一名柴姓农民因吞咽困难来诊,经内镜及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因多种原因想放弃治疗,徐红反复劝导患者珍惜生命,并给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切除及局部注射化疗药,经过6次内镜治疗,肿物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凭一颗仁慈而善良的心是不能实现救死扶伤的,同时拥有精湛的医术才是病人的真正福音。”这是徐红铭记在心底的誓言,也是她不断锐意进取的动力。在德国留学期间,徐红没有选择在研究室做实验、写文章,而是跟随世界著名内镜专家NIB Soehendra教授在一个又一个的手术台上度过。
“拼命三郎”精神
感动身边人
25年来徐红主任很少正点下班回家,有时甚至加班到凌晨。常年工作的繁忙、饮食的不规律,她患上胃病和胆石症,工作中疼痛发作时,服完药或打完针又顽强地继续投入工作。
凭借着无私的奉献、精湛的医术,她本人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认可和赞誉,也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
吉林大学副校长、白求恩第一医院院长王冠军说,徐红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带领自己的团队开发新技术,为老百姓服务。徐红具有超强沟通能力,能让患者都高兴地接受治疗,表现出医务工作者的善良、责任和爱心,让患者对她非常满意。
内镜中心护士长王秀,和徐红共事9年。徐红给她最深的印象是,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在同事们眼里,徐红在工作上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拼命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