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吉大   >   正文

提高质量是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12-05-24     编辑:于姗姗     点击: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是2004年5月18日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学院董事长、党委书记为廖立国教授,院长为王元良教授。学院现设14个系,2个教学中心,1个教学部,44个本科专业,拥有24800余名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

学院自创校至今,遵循“‘十一五’保证质量上规模、‘十二五’稳定规模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坚持“多科性、应用型、开放式、有特色、居前列”的办学定位,扎实工作,开拓进取,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8年来,学院先后被评为“综合实力20强独立学院”、“公众满意·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中国独立学院杰出品牌”、“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和“全国优秀独立学院”称号。院党委被评为广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委、珠海市先进基层党委。2012年1月,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2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中国独立学院排名第四位。

筑巢引凤

——建设一流的校园基础设施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坐落在浪漫之都——珠海市,南海岸边,观音山下,一座座教学楼、学生公寓掩映在鲜花、绿树中。走进这现代气息的大学校园,诗一样的田园气息,可以感受到浓浓的书卷沁香,让人顿觉心旷神怡,在此安于教书、乐于求知。校园占地约2421亩,由设计悉尼奥运会场馆的澳大利亚PTW公司对校区进行规划设计。目前学院建设投资已近21.6亿元,整体建筑面积达70万平方千米,固定资产总值24.2亿元,其中仪器设备总值6.25亿元。学院有三座教学楼共8.5万平方米;实验楼和机电实训楼建筑面积达3.3万平方米,其中有化学、物理、电子、计算机、工商、艺术等各种实验室148间,有效地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图书馆5.4万平方米,是华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图书馆,馆藏图书(含电子图书)231.42万册,中外文报刊(含电子期刊)3.5万余种,数据库数17种,所有馆藏全部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另外,学院内五环体育馆、游泳馆、大学生活动中心、教职工活动中心、标准体育场、高尔夫教学训练中心、篮排球场、乒乓球馆、健身房、机动车训练场、2栋大型食堂11个餐厅、49栋师生公寓和邮局等各种学习及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正常运行,教师安于教书育人、学生乐于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证。

广聚英才

——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

2012年3月,学院旅游管理系高尔夫专业方向的教师李振军,在英国R&A高尔夫规则委员会总部经过系统严格的培训后,以93分的优异成绩通过理论和实践考试,获得高尔夫国际级裁判员资格。R&A高尔夫国际级裁判员考试每年每个国家选派推荐的名额最多为2个。李振军前往英国前就已具备丰富的赛事经验,曾以技术官员的身份先后参加了广州亚运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高尔夫赛事工作。

4月,珠海市政府举行第四届法律顾问聘任仪式,来自律师界和澳门大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的9位专业人士获聘为市政府法律顾问,学院周首南教授留任。至此,他已连续担任三届政府法律顾问,在担任政府法律顾问期间,他主持完成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研究》课题,参与了《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条例》等多部地方法规的立法工作。

李振军、周首南两位教师是学院近百位“双师型”教师的代表,学院董事会和院领导班子认识到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实行全体教职员工聘任制,招纳贤才,严格筛选,竞争上岗,从一开始就“硬”化了学院的师资力量,学院教师42%具有副教授以上的高级学术职称,71%拥有博士、硕士学位。此外,学院还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著名钢琴家鲍惠荞教授受聘为音乐系名誉主任,并亲自指导教师和学生上钢琴课;2006年至今,已有80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学院作了113场讲座,3万多学子聆听大师讲座,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把握科技前沿、感受大师们的成功真谛。学院充分发挥吉林大学的品牌优势,有效地利用吉林大学的丰富教育资源,聘任吉大优秀的教师授课,这些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责任心强,在教学中对中青年教师起到了很好的“帮、传、带”作用。学院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更注重院聘年轻教师的培养,先后制定了《关于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有关规定》、《关于教师在职进修的有关规定》、《“百人工程”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提升计划》等政策性文件,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12名骨干教师列入“百人工程”培养计划,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共有26名,百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提升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双师型”教师培养大大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也增强了教师课堂的吸引力和教学的实效性,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大的师资保障。

强基固本

——搭建一流的育人平台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最受社会欢迎?学院从专业设置上就瞄准了社会需求以质量取胜,确立了以“产业引导专业、专业服务行业、行业促进就业”的办学理念,精心设置专业和方向,开办特色专业,根据就业形势和社会人才供需情况,及时进行专业和方向调整,使得毕业生能够处于较为有利的就业竞争状态,学院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生命线。

2010年,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学院全面启动“质量工程”建设,以质量工程项目的开展促进学院教学工作的发展。第一批“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院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项目、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优秀产学研基地建设项目、一般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等7大类共48个项目。目前,学院正积极组织开展第二批“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工作。教学质量工程的全面启动,标志着学院教学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是落实学院“‘十一五’保证质量上规模、‘十二五’稳定规模创品牌”发展思路的重要体现。

课程建设是教学工作中一项结构性工程,学院历来重视课程建设的改革,努力建设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符合独立学院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2011年,学院先从培育经管类精品课程着手,整合学院教育教学资源,施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基础平台课程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试行)》,组建了经管类平台课程教学队伍,并建立经管类平台课程运行及管理机制。经管类核心课程项目的开展,对于提高学院的课程水平、提高教师能力、提高学生水平都有重要意义,正如院长王元良教授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建设启动大会”上指出的,“一个平台、七门课程、四年功夫、四系受益”。

学院鼓励并支持教师科研,瞄准学科前沿提升教学质量,学院现有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示范平台和珠海市公共实验室等科研基地13个,几年来累计承担了84项科技计划项目和委托项目,获得了科技经费近1116多万元,取得专利7项,科研中涌现出来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有力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教师已编写、出版著作(含教材)100余部。为规范教材建设,2008年学院出台《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教材建设立项管理办法》,正式启动学院教材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学院已立项建设教材共4批,累计资助经费32万元,资助教材45部,已正式出版18部,其中温泉旅游的系列教材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学院为提升教学质量,鼓励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与300多家企业建立了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格力电器公司、美国路博润等一大批在行业内有影响的大型企业成为合作伙伴,从学生实习,到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动,从联合培养人才,到合作技术开发以及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硕果累累

——莘莘学子崭露头角

精耕细作的课堂教学,拓展能力的大赛锤炼,培养了专业知识扎实、动手操作能力更强的学生。2010年外语系英语专业四级统考通过率高出全国普通高校平均通过率16个百分点,超出国内独立学院通过率32个百分点。2011年一次性通过率达到66.30%,高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平均通过率13.13个百分点,高出全国独立学院平均通过率29.09个百分点。在外语系的倡导下,学院在7个系实行英语晨读制度,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清晨记忆力较强的生理性特点,加深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大学学习提供合理的习惯性保障。

为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院邀请各个领域的学术大师、名家来校讲学。邀请舒婷、白岩松、鲁豫、马云、王石与马蔚华等来院和同学面对面地互动交流。这些高品质的学术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学习他们的治学态度、人格品性,使众多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引领着大学生们成长的前进方向。

学院坚持培养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的理念,“立足港澳台,突出东北亚,发展欧美加”,在开放式办学道路上独辟蹊径,踏进了主动融入世界名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境界。

自2008年开始共选派了400多名学生赴美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及澳门、台湾的高校攻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短期留学;选派了300余名学生赴美国迪斯尼世界、韩国、新加坡等国和台湾地区高校与单位开展带薪实习和短期游学。外派多个教师代表团赴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高校进行访问、研修,并签署合作协议,每年选派多名教师到国外高校学习。目前学院已与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等及澳门科技大学的50多所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

一流的育人环境、科学的育人举措和高水平的师资配置创造了无数个值得骄傲的成绩。8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广东省、珠海市举办的一系列大赛获得630多项奖励,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达130余项。在第六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周建邦、梁文枫、周晓宇获国家级一等奖;肖文斌、曲乐在第五届“毕昇杯”全国电子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特等奖;还有计算机系的陈月笑荣膺美国荷晶大学2010年毕业生各类奖项中的最高荣誉——“荷晶大学2010年最高荣誉毕业生”称号。2010年3月,南方某媒体一篇名为《吉大小女生未毕业已年薪11万》的新闻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故事的主人公张媛媛当时是一名就读于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却已成为广州一家建材企业的部门经理,拿着同届实习生三倍的薪水。2012年5月3日,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马泗乡马泗村党委副书记、来宾市人大代表的李欣蓉,这个2008届电子信息系的毕业生作为广西两名优秀村官代表之一,从南宁乘飞机抵达北京,参加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学院选派赴瑞典耶夫勒大学留学的物流与信息管理系2011届毕业生李赛男凭借优秀的学习表现、突出的个人能力和卓越的创新精神,荣获2012年瑞典外交部“在瑞外国人杰出奖”。2011年国际级高尔夫球裁判员培训班以第二名成绩获得国际级高尔夫球裁判员资格旅游管理系吴灏。2011年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09级学生肖斯骏,这些优秀学生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表现出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和一定的优势,学院历年毕业生就业率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达95%以上,居同类院校前列,在珠三角发达地区就业者占毕业生总数的82.5%,被评为广东省2010年度最具就业竞争力的独立学院。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