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事记   |  收藏本站
高级检索  全文检索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吉大   >   正文

将志愿服务推广成为每个吉大人的生活方式

发布日期:2014-10-11     编辑:王宁宁     点击:

【光明网】城市晚报讯日前,吉林大学白求恩志愿者协会的5000多名志愿者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写了一封信,汇报了开展志愿服务的情况,却意外收到了李克强总理的回信,给予了志愿者巨大的鼓舞。为落实总理回信精神,昨日上午,吉林大学召开了志愿者代表座谈会。

把教师参与志愿服务纳入考核范围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在会上发言时表示,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成为吉大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已经成为吉大师生了解社情、认识国情、砥砺品行育人平台,已经成为培养师生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的不可替代的育人途径。

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在会上说:“当今时代,志愿服务业已成为组织青年、动员青年、引导青年的重要方式,吉林大学要在现有工作格局的基础上,提高认识,加强保障,将志愿服务作为我校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将志愿服务推广成为每个吉大人的生活方式,向全社会传递来自吉林大学志愿服务的道德正能量!”

会上,学校团委提出建议,要把老师参与志愿服务也纳入对其考核范围内。

参加志愿活动让大学的生活更充实

钱玥彤是临床医学专业大四学生,她曾去过河北省唐县做过志愿服务。“当时去的是一个村子,挺贫困的,医疗条件特别有限,只有一个小卫生所。”钱玥彤说,老师带着他们志愿者为村民量血压,做一些基本的健康检测,普及医学健康常识。

这样的志愿服务给钱玥彤触动颇深,她说,作为一名医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救死扶伤的使命,获得了很多实践经验,是在书本上没有的,而且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增强了,这是一个医者的基本素质。

“我几乎每周周末都会参加志愿活动,这让大学的生活过得非常充实。”学习护理专业的卫焕焕说,自己从事志愿者活动已有3年多时间,经常跟志愿者深入社区、福利院,来到孤寡老人、身患自闭症的孩子身边,经常为老人进行血压测量等简单的身体检查,向老人传授健康保健知识,有时候还给大家表演歌舞节目。

受益者走上志愿服务路

张淑艳是哲学社会学院2012级研究生,同时也是一名宁养志愿者,宁养志愿者是一群在宁养机构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志愿服务的社会人士及高校大学生。

1995年,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张淑艳失去了父母,那时的她年仅7岁。后由当地政府把张淑艳送到了吉林省孤儿学校生活和学习,刚到学校,她很难适应新环境,在她最无助难过的时候,吉林大学的志愿者师生们走进了张淑艳的生活。

很多人都问过张淑艳,为什么她如此热心于志愿服务,很多时候她会笑着说因为她喜欢,“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志愿者这个群体,他们为我们举行课外辅导,组织我们参加拓展活动,带我们参观吉大校园,结成了一对一的帮助小组。他们的出现,就像一道耀眼的阳光,扫去了我因失去至亲的悲痛与阴霾。”

张淑艳说,“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的心里被种下了颗小小的种子,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吉大学子,成为一名帮助他人的志愿者。”如今的张淑艳已经先后为女性两癌患者、天生失聪聋儿、孤寡老人、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儿童等提供志愿服务。

(记者郭美佳/报道)

我要评论: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推荐文章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E-mail:jluxinmeiti@163.com
Copyright©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手机版